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纳米相电磁波吸收剂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了纳米相电磁波吸收剂的结构特点及吸波机理,评述了纳米相电磁波吸收剂的研究及发展情况,并指出了纳米相电磁波吸收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董柯静  夏广辉  杨玺  赵煜 《化工进展》2021,40(Z1):204-214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转换效率主要受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的限制,设计高效稳定的低铂催化剂,对于降低PEMFC产业化应用的成本和提高催化性能至关重要。目前,研究人员已对此开展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发包括具有可调晶面、高指数晶面、Pt-M(M为过渡金属)合金的Pt纳米结构。本文从利用不同添加剂调控Pt基催化剂晶面结构和形貌以促进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角度着手,综述了保护剂、络合剂、封端剂、还原剂、分散剂等常用添加剂对Pt基催化剂正四面体、立方体、八面体以及具有高指数晶面的凹纳米立方体等晶面结构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在湿化学法、电沉积法、合金法、溶剂热法等不同研究方法中添加剂在调控晶面结构和提高催化性能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对Pt基催化剂中Pt晶面调控在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做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常温常压下,以Cu-Zn—Al合金为基体经过简单的化学处理,在基体上成功地合成了直径为几十纳米,长度在微米量级的Si-维纳米结构。利用TEM,HREM,EDS等测试手段对Si-维纳米结构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观察到Cu-Zn-Al合金中存在着运动的“非线性振荡胞区”,并且发现Si-维纳米结构的生长和形貌与这些胞区的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对于Si-维纳米结构生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Cu-Zn-Al alloy of one 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 was prepared and the structure of obtained nano-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It was shown that there are non-linear oscillations on the surface of Cu-Zn-Al alloy and the consanguineous connection exists between non-linear oscillation and the growth process of one 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 The diameter of one 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 is about 40 nm, and the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is over 40. Finally,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one 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 was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5.
生物表面从微纳米层次上已提供给人类一种多级次梯度结构的协同效应机制,并展现出控制动态浸润性及液体传输的独特能力。基于这种机制,设计了各种仿生的结构,开发了制备仿生材料的新技术与方法。并将仿生理念引入到材料的制备中,通过利用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响应高分子材料、掺杂的有机物/无机物复合材料,可控制备了一系列新型一、二维度仿生微纳米界面材料。这些新型仿生微纳米界面材料从微、纳及宏观层次上体现了优越的浸润性调控功能,如液滴驱动、水收集、防覆冰等,其在微流控制、淡水采集、雾水工程、热量传递、浮尘过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减反射膜可以有效降低光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应用在太阳能电池中能有效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减反射膜是一层折射率介于空气和基板之间的光学薄膜,能减少或消除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光,从而增加透光量,因此在光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溶胶凝胶法是当前材料制备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产物均匀、反应温度低、可调控性强等显著优点,是制备减反射膜的理想方法。本文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减反射膜的原理,综述了近年来溶胶-凝胶法制备减反射膜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三类典型减反射膜作了深入讨论,总结了各种不同结构的优缺点,展望了溶胶-凝胶制备减反射膜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有关特性和制备方法,指出了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盐酸为掺杂剂,采用无模板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高聚合回收产率(90%)的微/纳米结构导电聚苯胺。通过场发射扣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四探针技术对聚苯胺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苯胺在1.0 mol/L盐酸水溶液中0℃反应24 h(无搅拌),可制得直径为30~43 nm、长度为186~600nm的聚苯胺纳米纤维;当聚合反应时间为72h时,可得到直径为43~57nm、长度为0.86~1.43μm的聚苯胺纳米纤维和外直径为1.2~2.2μm的纳米纤维自组装聚苯胺微球。盐酸掺杂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的导电性良好,室温电导率可达5.0 S/cm,且在不同溶剂中表现出明显的溶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9.
将钛片放入NaOH溶液中,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米线阵列薄膜。系统地研究了水热参数对产物的影响以及纳米结构TiO2的生长机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过程中,钛溶解和钛酸盐结晶生长之间的动态平衡决定了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在相同温度下,NaOH溶液浓度降低,水热产物的维度就增加。温度升高会促进钛溶解和钛酸盐扩散,使产物在一维尺度上生长。同时高温使晶体结构更加完整。制备的TiO2纳米线陈列显示了良好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用处理后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对甲醛的吸附进行研究,考察了BC对甲醛吸附的影响因素如不同BC添加量随吸附时间、溶液pH值、甲醛初始质量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BC对甲醛的吸附模拟和吸附等温线模拟.结果表明:BC对甲醛的吸附平衡特征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其对甲醛的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