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0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电工技术   47篇
综合类   283篇
化学工业   608篇
金属工艺   70篇
机械仪表   58篇
建筑科学   160篇
矿业工程   175篇
能源动力   127篇
轻工业   207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1336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2篇
冶金工业   55篇
原子能技术   33篇
自动化技术   8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济南中铁城项目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作为辐射供冷供热+置换新风系统的冷热源,可以在全年需要时随时制冷或者制热。从设计角度深入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在这种特殊空调系统中方案的比选。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致密油的勘探开发在石油勘探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对其展开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评价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有效性的重要参数,对有效储层的评价和预测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下寺湾地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方面的研究较少。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以下寺湾长7组为例,利用压汞参数法确定研究区有限储层物性下限。  相似文献   
3.
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测试质量及资料解释水平的提高,测试(试井)成果的可靠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影响解释成果的环节和因素很多,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其主要因素,找出症结所在,从而完善现场环节,完善资料解释过程,提高测试技术及解释水平。  相似文献   
4.
储层应力敏感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全面分析储层应力敏感性产生的机理认为,外部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储层产生应力敏感性.而储层岩石物性等内部因素对应力敏感性的强弱起决定性作用。室内岩心应力敏感性评价时.仪器与设备的精度、加载与卸载方式、实验用流体类型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等都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其中岩心密封套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密闭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储层应力敏感性不应该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低进行简单评价,中、高渗储层和低渗储层在生产过程也都可能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现象。  相似文献   
5.
高邮凹陷北斜坡阜宁组储层物性下限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邮凹陷北斜坡阜宁组油藏储集层孔隙度主要分布范围在11%~24%之间(图1),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在(5~500)×10-3μm2(图2),属中低孔、中低渗储层。结合储集层的特征和资料情况,通过综合研究分析,采用了4种方法确定了该区带的储集层物性下限,综合4种方法,确定高邮北斜坡阜宁组E1f2 1储集层的物性下限,孔隙度为10·7%;渗透率为1·1×10-3μm2,从而划清了储集层与干层。该标准的建立对开发生产、试油试采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原因,木头小规模油田在开发过程中,评价油藏、储层的物性参数严重匮乏。随着开发阶段的不断变化,剩余油分布、注采关系分析和油藏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工作需要高精度的物性参数。本文提出了应用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实际运用,和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相比,预测的精度大幅度提高,渗透率相关系数可由0.8436提高到0.9961,相对误差2.19%,从而为深化储层认识提供了准确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7.
煤层物性测井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葛祥  李涛 《测井技术》2003,27(2):129-131
依据煤岩的赋存方式和结构特点,利用电阻率和井径测井资料在不同煤质结构的煤层所表现的差异性,建立了2个指标(即深侧向电阻率与微球电阻率之间的比值,井径与钻头之间的比值)对煤质结构进行了准确的识别。用多元回归的概率模型建立了煤岩镜质反射率的测井计算模式,其结果与已有的煤心分析数据对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煤层的重要物性参数煤阶、煤质结构进行了测井评价。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根据国内众多研究者,对纳米金刚石合成、物性分析与研究、理论探讨等方面所做工作的综述性文章。从中可清楚地看到,中国从事纳米金刚石的科技工作者们,对纳米金刚石合成技术、物性研究和理论探讨中所做的工作概貌及其重要贡献所在。1993年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利用爆轰法合成出纳米金刚石,拉开了中国纳米金刚石科研、生产及其应用的序幕。北京理工大学则为理论研究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根据钠冷快堆安全分析的特点,选用已得到验证的基本特性公式。从基本Maxwell方程出发,推导出了安全分析模型中常用物体的偏导数公式,本文的工作为钠冷快堆的安全分析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