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3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从风景园林建筑的性质、意义入手,结合实例分析总结出风景园林建筑对于自然景观的作用和功能是得景、成景、引景和寓教于景。  相似文献   
2.
"大器成景,厚德立镇"的景德镇精神,是瓷都城市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凝练,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思想灵魂。为了弘扬景德镇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乘党的十八大春风,进一步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加强景德镇与全国书画界的联系,经研究决定举办景东杯"大器成景,厚德立镇"全国书画陶瓷艺术大赛。  相似文献   
3.
<正>本期《城市建築》沙龍的主題是"材料的可持續性"。這裏的材料指構成一個建成環境的所有物質,包括形成建築構件的材料和形成景觀環境的草木等;這裏的可持續性指建築物在其全壽命周期内—始于建築材料的生産加工,終于建築材料最終在自然環境的降解—所造成的自然環境負擔(environm entalfootprint),負擔越小,則可持續性越大。在當下視覺主導一切的世界裏,材料似乎更多地與建築的形象聯系在一起:色彩、光學特性、表面肌理、板塊的邊界形狀,都讓每一位建築師爲此着迷。  相似文献   
4.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分布于不同的岩溶区域,具有集中性、差异性和地区性等空间分布特征。按地理和行政区域及系统分区分类的方法,将中国岩溶区域分为4级:区域、区、亚区和样块,并以岩溶景观的山景、水景、洞景等3种主要类型来分析、总结和概括各岩溶区的景观异质性、组合特征、特色等。认为岩溶景观发育过程是沉积过程、岩溶过程、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统一复合体,是一个富反馈的系统,在影响和控制岩溶景观发育的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关系并构成一个动态、复杂的岩溶景观成景耦合系统,它们共同的作用对象是成景地层,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来完成。通过分析总结认为各岩溶区域成景耦合系统间的差异是造成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异质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孙永伟 《建筑与环境》2007,1(2):152-154
沈阳中街是具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特色的现代商业街。在商业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中街的景观环境却相对落后,使两者的矛盾日趋激化。本文通过缜密的环境分析,找出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试图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创造一个亲切、放松、平易近人、有人情味的,具有鲜明东北老工业基地特色的,集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6.
从既成景又得景的构想出发,阐述了一个小型河道控制站的建筑设计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吴健  康凯 《建筑技艺》2022,(1):56-63
对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项目的 设计建造历程进行回溯思考,从景观融入的角度阐述建筑成景和观景的双向设计逻辑,剖析清水混凝土设计施工技术,展现"砼筑磐石,塑石成景"的营造方法,并以此对设计方法和实现手段进行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8.
陈姗姗  姜勇彪 《江西能源》2015,(1):45-49,74
武夷山南段西麓会昌盆地晚白垩系红层中发育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类型有石峰、石崖、石柱、一线天、洞穴和造型石等,其主要集中分布于盆地边缘地区,盆地中部也有少量的分布。丹霞地貌发育于茅店组、周田组和河口组红层的厚层、巨厚层砂砾岩中,其中周田组是主要的成景地层。晚白垩系红层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砾岩、细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受边界断层、红层岩性、构造活动以及流水作用等成景要素的综合影响,盆地不同位置发育有不同类型的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9.
分析归纳扬州园桥的文献资料和具体实例,对园桥设计的文化背景、环境构成和理念理法进行较为系统的专题研究。从“用地分析-环境构成-设计理法-空间审美”有机结合的园桥设计序列出发,重点分析其环境构成对园桥设计的基础作用,并运用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美学等理论,总结归纳为“因地制宜因境成景”的园桥设计理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在江南水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围水成景,倒也无可非议。但在吃水和用水尚成问题的西北、华北城市,圈水造景显然过于奢侈。在缺水的城市造出亲水之景,固然有补白之美,可以带动水景的周边经济,但是相关部门却因此而忽视了节约与生态等方面的要求,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