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8篇
化学工业   119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36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97篇
水利工程   20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1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对山水画的研究较早,在唐宋时期山水画发展局面已经十分可观,至隋朝,山水画的整体面貌已经基本独立.山水画对我国的绘画史影响十分深远,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形态之一,山水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具有独特且婉转的自我文化性格.本文通过对唐宋时期山水画的形态变迁以及文人意笔进行具体分析,从政治、地域以及文化各个方面阐述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紫砂陈列赏瓶是众多紫砂器之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这种既可以用来盛放书画卷轴,又可以陈列在客厅书房观赏的器物,以优雅的器型和精致的陶刻装饰博得了玩家的芳心,其中流露出来的传统文化和东方文明更是让人啧啧称赞、流连忘返。紫砂对瓶作品“四方祥瑞”,就是充分利用了紫砂泥料可塑性强的特点,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语言来呈现风格的紫砂雅器,不仅仅器型充满了祥瑞之感,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体验,而且陶艺人用手中的刻刀,给我们勾勒出上面唯美画卷的同时,也把充盈其中的文人情怀徐徐道来。  相似文献   
3.
竹,生于暖春,长于盛夏,成于深秋,立于寒冬.竹是岁寒四友之一,因其挺拔有节、修长柔韧、四季常青而一向为世人所喜爱和称颂.文人爱竹,颂其坚韧之性、不屈之格;画家爱竹,绘其挺拔身躯、青翠之美;艺人爱竹,歌其清脆之音,天籁之韵;匠人爱竹,雕其飒爽英姿、灵秀之形;栽独爱竹,爱其摇曳多姿、旷远高达、超然脱俗……  相似文献   
4.
自古江南多才子.浪漫而多情的秦淮河不仅有让人流连忘返的浆声灯影、画船萧鼓,还哺育出了众多的文人雅士.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就是从这块人杰地灵之地走出的才俊.  相似文献   
5.
许华芳 《江苏陶瓷》2007,40(5):42-43
近年有人对红火的紫砂行业称道是"紫砂大合唱"。这话说得很有意思,各类书籍的不断面世,各家媒体的多种宣传,各项赛事的陆续举行,各地展览的前后举办,各种网站的长期传播,各路文人墨客的热情介入,确实把紫砂大合唱推向了振奋人心  相似文献   
6.
吴小军 《江苏陶瓷》2007,40(6):40-41
紫砂陶自北宋年间就开始烧制,其器粗犷、朴雅,实用性较强。明清期间,紫砂陶成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名流和文人的观赏品,并为制壶人设计壶样,还在壶上画画、刻字,可称达到鼎盛之时,从而使紫砂壶由实用品跃上工艺品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音乐哲学的特点是实践,文人音乐强调修身养性功能就是典型。诸如"天人合一"、"心斋"、"坐忘"、"移情"、"素琴实践"、"自况"等等,都是具体的表现。这些表现体现了超感性和超主体性的特点。相关文献中的许多文辞源于实践又导向实践,也体现了"做的哲学"精神。挖掘这种哲学精神,对中华美学的重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当代音乐研究、民间传统和教育实践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人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美学修养,他们对于住居境界的描述无论是住居实体还是理想描述都是中国传统住居文化的精华提炼.本文以中国传统文人为载体,以传统住居为研究对象,从"道"和"器"两个层面阐述和概括中国传统文人住居的住居理念之"意"和住居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境",对中国传统住居文化加以分析、总结和提炼,以期能对当代住居的本土化设计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人茶是中国茶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茶文化模式,也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最高层次。明代中期以后,文人们推崇饮茶“天趣悉备”的自然美,许多文人更是全身心投入到茶事活动中,将茶事品茗作为表达志向与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茶诗创作成果丰硕。茶诗的创作是一种文学现象,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明代茶诗体现出明代文人茶虚静空灵、天人合一以及本真自然、闲适清逸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以《洛阳名园记》为基础,从景题的文人特色角度,以北宋洛阳名园中富有代表性的富郑公园和独乐园为对象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文学修辞、园林造景手法,对景题创作背景、内容、风格、艺术手法、表达情趣等对比分析,指出北宋洛阳园林景题的文化特色-文采斐然、意境高妙的浪漫情趣与质朴简约淡然审慎的理性情绪的结合,即理性与趣味的结合.这一时期的园林景题体现出隐逸和出仕的矛盾之情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