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8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6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兵器知识》2012,(7):2
正"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前身是"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印度在2004年1月20日订购并交由俄罗斯Sevmash造船厂进行改装。目前,该航母已改装完毕,正处于海试阶段,计划在今年1 2月交付印度海军。从图中看,"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改装了滑跃甲板,舰岛桅杆顶部装有1部"顶板"  相似文献   
2.
介绍沙田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以及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原3150型两台三缸单圆网老式网槽纸机,生产低档次宣纸产品,经系统的技术创新改造后,该纸机生产(30-40)g/m2特种宣纸,制浆原料以(60—70)%沙田稻草浆纤维,配(40~30)%青檀树皮纤维浆,车速由改造前的(70~90)m/nim提高到(250—280)m/nim,日产量由改造前的单台(8~10)吨提高到(40—50)吨,使生产特种宣纸具备上档次产品。  相似文献   
5.
摘要 顺德水乡具有丰富的聚落形态,揭示其聚落分布、形态多样性形成的规律和发展特征,可以更好地掌握村落演 化趋势,并为珠江三角洲乡村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分析史料和实物资料中关于村落发展的时间点、 重要事件和推动因素,并与村落在三角洲的选址标高、水网形态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顺德传统聚落主要受三角洲自然 环境演变、特别是洪涝灾害的影响,逐步发展出从初期的适应环境到逐步实现与环境互动的村落选址和建设方式的模 式谱系,形成了特点鲜明的三种村落形态类型。这种适应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变化的低地聚落发展,因在三 角洲水网地带选址的不同而发展出避水患趋水利的岛洲特点的水乡聚落,最终也形塑了乡村社会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6.
从特殊的岭南乡土建造方式蚝壳墙中,找寻大岭村地理变迁的线索,借助微观的切入点去考察宏观的番禺盆地和狮子洋出海口交界处的历史地理变迁.将建筑学历史考察方式与历史地理相结合,推测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番禺大岭村在选址之初的地理条件和面貌,通过案例研究佐证传统建造方式和特定的乡土聚落的形态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地域关联.村落中的乡土建筑和乡村聚落形态都会与特定的地理和地貌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沙田新城     
《世界建筑导报》1998,(1):29-29
  相似文献   
8.
在预应力盖梁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自身质量比较大,并且钢筋分布密集,距离地面高度高,施工难度大.结合沙田特大桥大体积预应力盖梁施工案例,从施工重点和难点入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从贝雷片和立柱上的支撑结构安装、底模安装、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预应力施工、盖梁模板支架拆除等环节对沙田特大桥大体积预应力盖梁施工技术要点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清末及民国初期的影像和绘画为主要研究材料,对18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区域疍民建筑和聚落的形态演进过程进行整理和还原。主要针对形成于沙田围垦土地上的小型聚落,考察其线性的分布方式、依靠堤坝建立的寮屋建筑,以及在由船居到陆居的过程中疍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并探讨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进与疍民建筑和聚落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认为,珠江三角洲的水土环境变化及沙田围垦活动,是影响和推动珠江流域的疍民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建筑空间演变和渔民聚落呈现线性延展分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沙田水电厂新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情况及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