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152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69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45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供水作为水利开发建设中的一个新领域,设计工作是龙头,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阐述了乡镇供水工程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对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介绍微机综合自动化在农网改造和建设中应用的优点及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特点、结构、功能等 ,分析了广西农网改造和建设中选用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震 《中国水利》2007,(2):37-39,41
目前坡耕地水土流失仍是制约山丘区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对坡耕地实施综合整治是实现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性措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我国广大农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坡耕地的经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为坡耕地整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区空间布局的现状及特点,探讨了新农村社区空间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并就可持续性空间布局设计的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农村住宅节能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洞庭湖区农村住宅的能耗状况与技术现状,分析了影响新农村住宅节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切合当地的新农村住宅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并呈现出螺旋上升态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其各种矛盾冲突提档升级,群体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愈演愈烈,不仅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给基层政府的治理提出了严峻考验。以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为时代背景,深度挖掘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应然之义,探寻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实然之路,提出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必然之策,为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简述市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和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给出市级信息网络平台及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内容,提出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及加快实现农村信息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差距迅速拉大,乡村衰败问题日益严重,由此新农村运动开始在全国展开,引发了乡村建设的热潮.本文从乡村复兴的视角出发,结合益阳市城郊新农村清溪村的典型案例,论述了该村在经济、产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复兴发展,进而得出了经济复兴是关键、产业复兴是保障、文化复兴是根本和生态环境复兴是重点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小水电做为可再生能源,其扶持"三农"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共识.目前浙江省众多的小水电站经过多年运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经济效益也受到很大影响.为充分发挥小水电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对电站进行更新改造已势在必行.本文以武义县上坊电站为例,分析老电站更新改造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总结其推进老电站更新改造的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校村结对"是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能有效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有关参与各方应创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高校参与"三位一体新机制,拓展"校村结对"组织形式,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内部组织体系,促进"校村结对"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