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7篇
  免费   646篇
  国内免费   275篇
电工技术   128篇
综合类   530篇
化学工业   896篇
金属工艺   89篇
机械仪表   585篇
建筑科学   169篇
矿业工程   167篇
能源动力   2600篇
轻工业   23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459篇
武器工业   146篇
无线电   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5篇
冶金工业   55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1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过程中各类相关因子的变化,会使得机车柴油机配气相位出现一定程度变化,采取某种措施调整或是处理可以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高太阳辐射地区,柴油车驾驶室内使用车载空调会增加车辆发动机的耗油量、降低柴油车经济效益的问题,搭建了一套由发动机尾气余热驱动的吸附式车载空调系统。系统由填充有氯化钙/氯化锰/硫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床、蒸发器、冷凝器、储液罐和阀门组成,使用氨作为制冷剂,利用车辆在行驶时接触到的自然风为吸附床冷却,在发动机尾气余热的驱动下,为驾驶室内提供连续的制冷效果。结合仿真和实验测试,对所设计系统的制冷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最优循环时间为45 min,系统的理论平均制冷功率可达3.5 kW以上,系统COP处于0.2~0.25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在230℃的尾气温度条件下,系统能产生3 kW的平均制冷量。在40℃环境温度条件下,系统在蒸发器进出口处的平均温差为6.5℃,平均制冷量为3.2 kW。  相似文献   
3.
Jatropha oil is a promising nonedible feedstock for producing renewable diesel. In this work, the hydrotreatment processing of jatropha oil was investigated. Instead of using conventional alumina-supported Co–Mo, Ni–Mo, and Ni–W catalysts that need sulfidation pretreatment, noble metals such as Pd and Ru were chosen. Trials were performed in an isothermal trickle-bed reactor and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temperature 603–663?K, weight hourly space velocity (WHSV) 1 to 4/h, pressure 1.5–3?MPa, and H2/oil ratio 200–800 (v/v). Yield of n-C15 to n-C18 hydrocarbons was maximized (70.3 and 43.8% for Pd/Al2O3 and Ru/Al2O3, respectively) a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T?=?663 K, WHSV?=?2/h, P?=?3?MPa, and H2/oil ratio?=?600 (v/v). Since Ru favored cracking reactions to a larger extent than Pd, the yield of C15 to C18 hydrocarbons over Ru/Al2O3 was lowered. Using simple first-order plots for oil conversion, activation energies for the hydrotreating process over Pd/Al2O3 and Ru/Al2O3 were found and they were equal to 109 and 121?kJ/mol, correspondingly.  相似文献   
4.
深层及非生物成烃的催化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讨论了非生物成因烃的可能生成机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在地质条件下碳、氢经历费-托合成和由过渡金属催化产生烃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用柴油酸度等性质测定过程繁琐,采用衰减全反射样品池测定车用柴油的红外光谱,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红外光谱测定车用柴油酸度、密度、闪点和凝点的4个校正模型,验证标准误差分别为0.46 mg/(100 mL),0.77kg/m3,2.60 ℃,2.77 ℃,该方法符合标准方法再现性要求。与标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需预处理、操作简单、测量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P(DBF-VA)型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新疆地产柴油蜡含量较高的特点,以游离基聚合法合成了富马酸双链混合酯和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型[P(DBF-VA)]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聚合温度对聚合物降冷滤效果的影响。共聚物用IR进行表征,利用XRD初步探讨了该降凝剂的降凝机理。结果表明:该剂能使吐哈—10~#、0~#柴油冷滤点降低10℃和7℃;使独山子0~#柴油冷滤点下降12℃;使石化0~#柴油冷滤点下降8℃;使克拉玛依0~#柴油的冷滤点下降8℃。  相似文献   
7.
The method for refining the straight-run diesel fuel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scale in order to make the acid number of diesel fraction comply with the standard while removing the naphthenic acids contained in diesel without caus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fter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refining using three solvents, the isopropyl alcohol-HOA was specified as the best solvent.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id number of diesel fraction and the amount of solvent u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vent and temperature and the stability of diesel in terms of its acid number were also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had shown that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the HOA-IPA solvent was 20% at a dosage of 17 mL of the solvent and a temperature of 30℃, the acid number of the refined diesel fraction was 0.015 mg KOH/g with a good stability of acidity in the diesel fraction,  相似文献   
8.
对几种加氢裂化、加氢异构脱蜡及溶剂精制基础油作为CF-4 5W/40柴油机油的基础油进行筛选,并讨论分析了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复合剂对低温动力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油品低温动力粘度的主要因素是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及功能添加剂,其中基础油的影响最大。为调制大跨度粘度等级的CF-45W/40柴油机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BFDH模型和AE模型预测柴油中蜡晶的理论形态,与通过相衬光学显微镜在冷环境平台上观察柴油蜡晶在低温下析出的实际形态。以及加入低温流动性改进剂T1804的柴油蜡晶形态进行比较研究。以十八烷晶体和二十三烷晶体作为柴油蜡晶中偶数正构烷烃和奇数正构烷烃的模型化合物,得到它们的晶体理论形态为六面体薄片状晶体。不同降温速率下得到的蜡晶的实际形态与大小均不同。快速降温条件下得到的晶体形态主要为六边形、菱形和其它少数不规则多边形薄片状集合体;慢速降温条件下得到的柴油蜡晶的形态比较完整,为六边形片状,与通过BFDH和AE模型得到的十八烷即偶数正构烷烃的形态比较接近。柴油加T1804后,快速降温时,出现更多细小的无规则晶体,且很快聚集成片状晶体;慢速降温时,出现晶体的数目要多于未加剂柴油,形状不规则,且尺寸小于未加剂柴油。  相似文献   
10.
FCC汽油叠合生产柴油的研究——(Ⅰ)叠合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中孔γ-Al2O3为载体,以非贵金属Ni为活性金属组分,以金属Sn为助剂组分,制备了FCC汽油叠合生产柴油的催化剂。在实验室小型连续流动式固定床装置上,以FCC汽油为原料,考察了主活性金属负载量、助催化剂、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活性金属Ni质量分数为8%,助催化剂Sn质量分数为1%,浸渍时间6h,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4h的条件下,制备的叠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好。并对催化剂进行了1500h的稳定性试验和再生性能考察,结果表明该叠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