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68篇
化学工业   235篇
金属工艺   63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52篇
能源动力   109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50篇
武器工业   366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1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o obtain the mixing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H2–Water combined jets in supersonic crossflows in a combustor with expanded section for rotating detonation ramjet, the flow field shape and spray structure were studied by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The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usion mechanism and H2–Water interaction law of combined jets with different sequences. At the same time, high-speed photography and the schlieren technique were used to capture the flow field. The effects of jet pressure drop, orifice diameter, orifice spacing, incoming Mach number, and other parameters on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water je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show that using H2–Water combined jets,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jet spray can be greatly increased and the jet mixing effect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engine's ignition and stable combustion. In the case of pre-water/post-H2,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hydrogen jet is greater. In the case of pre-H2/post-water, the hydrogen jet raises the water spray mainly by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water column.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在中硬岩石爆破中工业炸药的使用情况,介绍了山西兴安化学材料厂新研制的一种适用于硬岩爆破的高爆速、高威力水胶炸药新品种,对其性能、爆破效果、经济实用性和安全性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与普通爆轰不同,粉尘薄膜爆轰波前氧化剂与燃料处于分离状态.由于激波作用下壁面燃料的注入才于壁面附近形成燃烧的粉尘云,燃烧释放的热使激波自持形成粉尘薄膜爆轰。本文在长2、8m,横截面20mm×20mm的方型水平激波管中对此类爆轰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根据作者建立的模型对其二维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
沈建根  施军 《爆破器材》1994,23(1):9-11
文中对2号岩石粉状铵梯油炸药的复合油相配制,装药密度,混药温度和原材料细度等影响爆速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梯恩梯-吉纳(TNT-DINA)和地恩梯-太安(DNT-PETN)体系的自旋爆轰现象,爆轰波是以低频脉冲方式传播.这些体系具有的爆速、爆热分别为DJ=7.3~7.4km/s和Qv=(5.40±0.01)MJ/kg.不同组成的爆速和爆压PJ通过SW程序计算.用扩散区的爆压P3和爆温T3来评估爆轰波的衰减和重新点火.敏化剂含量相同,梯恩梯-黑索金(TNT-RDX)体系的爆压PJ大于TNT-DINA的爆压,TNT-RDX体系的温度T3比TNT-DINA高60~100K.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中心点火管结构的实验装置研究了黑火药的点传火性能。用低速爆轰 (L VD)中心点火管来点燃黑火药时 ,1# ~ 3# 大粒黑药的传火速度为 70 0 m· s-1~ 80 0 m· s-1数量级 ,燃烧波宽度在 3.1ms~ 3.5 ms,最大压力峰值 :1# 为 36 .4 MPa,2 # 为 2 4 .0 MPa,3# 为 38.0 MPa。用普通中心点火管点燃黑火药时 ,2 # 、3# 和钝化 2 # 大粒黑的传火速度分别为 6 1.2 m· s-1、6 8.2 m·s-1和 4 0 .1m· s-1,最大燃烧波宽度分别为 9.2 ms、6 .3ms和 9.5 ms。燃烧波表明 ,L VD中心传火管与普通中心传火管相比较 ,在传火管的不同位置处 ,前者的 P- t曲线一致性远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张志波  陈建平  魏伴云 《爆破》2002,19(1):11-13
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气相起爆系统的实际应用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和探讨了该系统安全使用条件和尚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我国首批研制成功的气相雷管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以往燃烧转爆轰数学模型进行了评价.根据现代高性能火炮密实装药的特点,建立了能描述燃烧转爆轰(DDT)现象的一维反应两相流数学模型.其改进包括:考虑火药的可压缩性;提出了与DDT过程相适应的临界点火着火判据;利用熵不等式导出固相体积分数守恒方程;建立了颗粒守恒方程;引进了适合高压的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9.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Gurney velocity of explosives is introduced in which energy output is correlated with the heat of detonation, the number of moles of gaseous products of detonation per gram of explosive and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gaseous product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CHNO explosive reacts to form products composed of N2 , CO, H2O, CO2, H2,O2 and C(s) as determined by the oxygen balance of the unreacted compound. Good agreement is obtained between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values of Gurney velocity as compared to previous correlations which assumed the reaction products to consist of N2 , H2O, CO2 and either C(s) or O2.  相似文献   
10.
多面体含能材料的爆速和爆压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增国 《含能材料》1993,1(2):42-48
当采用R-P经验方法预估多硝基笼状化合物最大理论密度下爆速和爆压时,需要修正F因子中与分子结构有关的A/3项,使F因子包含有来自笼状分子高晶体密度和分子内部高张力能的贡献。与K-J方法相比,改进R-P方法既保持了原式的优点,又使预估结果获得明显改善。把K-J方法预估结果作为基础数据,利用改进R-P方法估算25种多硝基笼状化合物的爆速和爆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9%和±5.2%。而用R-P方法时,预估爆速和爆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4.0%和±2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