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5)
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g的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放养密度对乌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投喂组乌鳢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冰鲜鱼投喂组(P<0.05),放养密度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饵料类型与放养密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类型、放养密度对乌鳢肌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试验组乌鳢肌肉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肌肉蛋白质品质优于投喂冰鲜鱼的乌鳢,且以低密度养殖时最佳;脂肪酸分析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投喂冰鲜鱼(P<0.05),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低于投喂冰鲜鱼组(P<0.05);投喂冰鲜鱼相对于投喂配合饲料,可提高养殖乌鳢生长性能,改善生物学性状,降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对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种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配制饲料时可参考冰鲜鱼的营养成分,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以提升养殖乌鳢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
乌鳢分泌多糖和黏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提取了乌鳢浸养水体中的分泌多糖,制取了乌鳢皮、磷和骨中的黏多糖,并对两类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等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多糖粗提物中分泌多糖含量较高,为66.5%;黏多糖含量为37.9%。分泌多糖主要由半乳糖382.0μg/mg、阿拉伯糖353.0μg/mg和鼠李糖87.7μg/mg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甘露糖25.3μg/mg。黏多糖的单糖组成较为复杂,可定性和定量的单糖有葡萄糖醛酸88.6μg/mg、葡萄糖胺78.8μg/mg、半乳糖63.9μg/mg、半乳糖醛酸44.3μg/mg、木糖39.4μg/mg、葡萄糖22.0μg/mg、鼠李糖16.4μg/mg、甘露糖7.8μg/mg、阿拉伯糖7.4μg/mg。分泌多糖表现出显著的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且与浓度显著性正相关(P0.05);黏多糖具有显著的羟自由清除能力,但其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茶炉 《四川烹饪》2007,(1):81-81
黑玉断续膏(调养篇) 在很多武侠文学作品中,对食疗有着非常浪漫的描述。比如,曾经令江湖豪杰趋之若鹜的断骨再植奇药“黑玉断续膏”。其实,这东西就是以黑鱼之膏熬炼而成。黑鱼又名乌鳢,分类上隶属鳢形目、鳢科、鳢属。乌鳢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肉味鲜美、营养全面,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5.
为研究不同结构乌鳢短肽螯合肽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对乌鳢短肽螯合肽粒径、Zeta电位、结构和抗氧化特性等分析,探究螯合肽的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螯合钙和螯合铁的粒径显著变小,而螯合锌与短肽粒径相近。螯合肽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较短肽高,螯合肽的结构更稳定。螯合肽中亲水性氨基酸和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氨基酸含量增加,螯合铁中抗氧化活性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螯合肽与短肽的特征吸收峰显示不同离子与短肽的羟基和氨基结合程度不同,螯合铁紫外吸收峰波长最长。电镜分析显示离子与短肽存在吸附作用,螯合铁的吸附作用最强。通过DPPH、H2O2、O2-·显示螯合肽因结构而产生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和还原能力,其中螯合铁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它螯合肽都较短肽具有更强抗氧化活性,螯合肽的抗氧化活性与螯合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乌鳢鱼皮胶原蛋白肽在20~52 ℃低温诱导下自组装体的结构稳定性与理化性质,比较分析聚集体变化过程中圆二色谱、自组装动力学、微观结构、凝胶强度、粒径、黏度、变性温度和红外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30 ℃温度范围内,升温对乌鳢鱼皮胶原蛋白肽自组装速率及聚集体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组装成核时间缩短13.5 min,形成的三维网络致密性增强,平均粒径增大,凝胶强度从50.23 g/cm2升高至212.55 g/cm2(P<0.05),最大剪切黏度增加549.34%,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45.42%,胶原蛋白肽结构稳定性显著增强;在30~52 ℃温度范围内,升温促使纤维网络结构发生溶解和絮集,凝胶强度降低97.87%(P<0.05),粒径降低46.16%,最大剪切黏度和β-折叠相对含量降低;差示量热扫描测定结果表明,聚集体自组装程度越高,其热稳定性越强。因此,适宜的温度可有效改善乌鳢鱼皮胶原蛋白肽纤维网络的结构稳定性及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7.
该实验以预制乌鳢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160、320、480、640和800 W的微波功率加热处理下温度分布、熟化度、感官评分、质构及水分子分布的变化,优化预制鱼片的微波熟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160、320、480、640和800 W下鱼肉在70~80℃之间鱼肉已完全熟化,通过熟化度、感官评价确定不同微波功率由低到高相应的最佳熟化时间分别在8、6、4、3和2 min,其对应最小剪切力为67.85、51.9、63.70、71.39、66.44 g。随着样品表面温度不断升高,肌肉蛋白变性,肌肉对水的束缚能力下降,自由水比例不断升高,鱼肉的剪切力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熟化度、感官评分、质构分析和水分子分布的结果,640 W处理3 min,鱼肉完全熟化,剪切力最高,其鱼肉嫩度最受欢迎,感官评分最佳,为预制乌鳢鱼片最适微波熟化参数。  相似文献   
8.
美味乌鳢     
朱永瑜  胡志杰 《美食》2005,(3):34-35
黑鱼又称乌鳢、乌鱼、才鱼。生长在河、湖、池塘及水草丛生的地方,以小鱼小虾为主要食物。生性凶猛,全身骨刺少,肉质鲜美,可改刀成丁、丝、条、片、末,适用于炒、烧、炝、炸、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5)
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g的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放养密度对乌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投喂组乌鳢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冰鲜鱼投喂组(P<0.05),放养密度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饵料类型与放养密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类型、放养密度对乌鳢肌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试验组乌鳢肌肉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肌肉蛋白质品质优于投喂冰鲜鱼的乌鳢,且以低密度养殖时最佳;脂肪酸分析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投喂冰鲜鱼(P<0.05),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低于投喂冰鲜鱼组(P<0.05);投喂冰鲜鱼相对于投喂配合饲料,可提高养殖乌鳢生长性能,改善生物学性状,降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对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种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配制饲料时可参考冰鲜鱼的营养成分,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以提升养殖乌鳢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乌鳢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残留风险,建立了乌鳢肌肉中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快速、简单、廉价、高效、耐用和安全的前处理方法(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QuEChER)。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优化法,优化了提取和净化条件。样品经10 mL 1%甲酸酸化乙腈和2 mL 0.1 mol/L Na2EDTA-McIlvaine缓冲溶液提取,以150 mg PSA和200 mg C18进行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50~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分别为0.25~0.75μg/kg和0.84~2.00μg/kg。在乌鳢肌肉中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