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10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30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吸附,吸附剂,吸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各类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有机化合物在这些吸附剂上吸附的选择性以及组分气在吸附剂上吸附平衡计算 。  相似文献   
3.
对共沉淀法得到的Fe2O3-SiO2混合氧化物前驱物进行水浴及微波水热改性处理,经负载S2O82-并高温焙烧处理后得S2O22-/Fe2O3-SiO2固体酸催化剂,用乙酸/丁醇酯化催化反应评估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通过n2吸附/脱附测试,与水浴处理方式相比,前驱物进行微波水热改性处理制得的固体酸微孔消失,中孔增多,孔径分布更加均匀,浸溃时S2O82-在前驱物表面上很快可达到吸附平衡.当(NH4)2S2O8浸渍浓度为O.75mol/L,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 h,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酯化反应3 h,乙酸的转化率可达97.7%.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测定氧化铝吸附氮气的平衡和动力学过程的基础上 ,由平衡数据得到分形维数 ,对动力学结果分别用欧氏几何和分形几何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处理 ,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扩散系数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 :粉状氧化铝的分形维数为 2 .12 ;采用分形动力学模型得到的扩散系数同欧氏几何扩散模型的结果不一样 ,扩散系数不随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而欧氏几何扩散模型中的扩散系数随浓度变化发生改变 ,且变化符合Darken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好氧和厌氧污泥进行污泥的生物吸附实验,研究好氧与厌氧污泥吸附动力学和吸附平衡模型。研究表明:好氧和厌氧污泥的吸附过程中,颗粒内扩散是污泥吸附的主要限速阶段,但它不是唯一的限速因素。好氧和厌氧污泥的假二级反应模型比一级、二级反应模型更能描述污泥的吸附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的吸附平衡方程都适合描述厌氧和好氧污泥的吸附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条件下苯酚在NKA-Ⅱ树脂上的吸附相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苯酚在常规条件 (以水作为流体 )下在极性、弱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 ,研究了“苯酚 +NKA -Ⅱ树脂 +超临界CO2 ”体系的吸附相平衡关系 ,测定了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超临界吸附等温线 ,考察了超临界条件下乙醇作为添加第三组分的对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苯酚在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要远大于在弱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 ,在超临界条件下 ,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量远小于在常规条件 (如水作为流体 )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量 ,而且乙醇的添加又将能改变超临界吸附相平衡 ,使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进一步减少 .可以利用这些特性开发超临界流体再生吸附剂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122型弱酸性酚醛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为炭前驱体,经过炭化和CO2活化,制备球形活性炭(SAC).利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低温N2吸附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球形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799.567 m2/g,孔容为0.969 cm3/g,对苯并噻吩的吸附硫容达到10.3mg/g.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发现:球形活性炭对苯并噻吩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球形活性炭的吸附活性位不均匀分布;分别用准一级(PFO)、准二级(PSO)、修正的准n级(MPnO)和混阶(MOE)四种动力学速率方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MPnO最适合描述球形活性炭吸附苯并噻吩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选取两种典型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菲、芘为研究对象,对其在CMK-3上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各组吸附质—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及不同浓度下的穿透曲线,并分别由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DR)以及基于恒定浓度波假设的动力学模型拟合,获得相应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很好的描述低浓度的菲在CMK-3的吸附行为,Freundlich模型能很好的描述低浓度的芘在CMK-3上的吸附行为(R~299%)。基于恒定浓度波假设的穿透曲线模型能较好的预测浓度较低时PAHs的穿透曲线;相同浓度的PAHs在其上吸附的内扩散系数呈现PyrPhe的规律,而总传质系数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且菲的浓度越大总传质系数越大,芘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煤粒瓦斯扩散及扩散系数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了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煤粒瓦斯扩散方程,并给出了解析解。对解析解的分析表明,第一类边界条件下及煤粒内部浓度均匀一致条件下的扩散是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特例或近似过程。煤粒瓦斯扩散过程能否近似简化成第一类边界条件下和内部浓度均匀一致条件下的扩散过程,取决于煤粒内部扩散系数和表面扩散传质采数的相对大小,文中介绍了这两个系数的测试方法,并给出了测试实例。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6,(2):165-168
基于热力学原理及物理吸附机理,建立煤体吸附液氮的吸附层厚度理论,数值计算分析了孔径及吸附平衡压力对吸附层厚度(吸附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液氮吸附过程中,相对压力较小时,吸附层厚度随压力增大缓慢增厚,而相对压力约为0.9时,吸附层厚度出现拐点,吸附层厚度随相对压力迅速增大。同一吸附压力下,吸附层厚度(吸附层数)随孔径增大迅速减小至某一定值。相对吸附压力增大时,较大孔半径中(约大于50 nm),液氮吸附层厚度增量基本一样;但在小孔径中,液氮吸附层厚度变化较大,且孔径越小,吸附层厚度增量越大。而低温液氮吸附过程中,随吸附压力的变化吸附量与吸附层厚度具有相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