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137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4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以NMP为萃取剂对丙酮和正己烷共沸物系的双塔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与优化。确定最优工艺方案为:萃取精馏塔理论板数32,正己烷与丙酮原料进料位置为第25块理论板,萃取剂进料位置为第4块理论板数,溶剂比1.8,回流比1;溶剂回收塔理论板数为7块,回流比为0.6,进料位置为第4块理论板数。萃取精馏塔塔顶产品正己烷含量达到99.84%,萃取剂回收塔塔顶丙酮含量达到99.88%。模拟和优化结果为分离过程的优化操作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采用液相色谱法,Krmasol 5 μ SIL柱,以正己烷 无水乙醚为流动相,在230 nm波长下,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标准偏差为0.02,变异系数为0.84%;平均回收率为100.29%.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用正己烷分析聚丙烯等规度的实验过程,并以正庚烷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实践证明正己烷是完全可以用于化验聚丙烯等规度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量子化学法研究了模型化合物正己烷裂解过程,并计算其动力学参数。依据自由基理论,建立由216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正己烷裂解反应自由基模型,用CBS-QB3法计算链引发和终止反应动力学参数,用MPW1B95/6-311+G(2d,2p)法计算链增长反应动力学参数。根据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忽略相对不重要的反应,将模型简化为160个基元反应。模拟计算表明,在相同的裂解条件下,简化模型模拟结果与完整模型模拟结果一致,各组分相差不大于0.1%wt;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对主要产物收率预测较好,与实验值相差小于0.7%wt,可正确地预测正己烷裂解产物的组成和各组分含量沿反应管长度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复杂的烃裂解过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正己烷浸泡对硅橡胶材料憎水性试验的影响,发现加入正己烷浸泡的环节后,憎水性迁移特性的试验结果对试品排序并不改变,但扩大了HC值的级差,有利于对硅橡胶材料的挑选。同时发现正己烷浸泡也可用于憎水性减弱特性试验。若硅橡胶材料憎水性试验采用正己烷浸泡,憎水性四要素的试验周期可减少1天。最后,文章还提出正己烷浸泡可作为憎水性试验方法的一个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运用多功能光化学反应仪,对八氯代二苯并二(口恶)(口英)和呋喃(OCDD和OCDF)在正己烷中的紫外光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CDD及OCDF的降解主要是通过脱氯反应,OCDD在正己烷溶液中脱氯反应优先发生在侧位(2-,3-,7-,8-)上,而OCDF的光解脱氯反应优先发生在邻位(1-,4-,6-,9-)上.同时OCDD和OCDF在正己烷中的光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增加汞灯功率,可加快OCDF在正己烷溶液中的光解速度.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在联氨还原法制备金属Co纳米微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次亚磷酸钠为辅助还原剂,联氨为主还原剂,在微波辐射下还原钴盐制备六方结构o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散射仪观察并测定纳米Co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确认Co纳米粒子为类球形,粒径为10~15nm.在正己烷中存在软团聚,团聚体平均尺寸约30nm.采用XPS考察产物的表面价态,证明金属Co纳米晶是以零价态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正己烷在ZnNi/HZSM—5上微波芳构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常规加热和微波辐射两种加热方法对正己烷在ZnNi/HZSM-5催化剂上的芳构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温度、空速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对ZnNi/HZSM-5催化剂作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锌和镍高度分散于HZSM-5沸石中,微波辐射对分子筛结构的影响很小。与常规加热反应相比,要达到相同的芳烃收率,在微波加热条件下能使反应温度降低约10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反应温度可以获得较高的总芳烃收率和BTX收率,亦能明显地改变BTX中各组分的相对选择性。改变空速能显著影响总芳烃收率和BTX收率,在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条件下的最佳空速分别为1.5h-1和1.0h-1。讨论了正己烷在微波辐射下ZnNi/HZSM-5上的芳构化反应机理。正己烷首先裂解为C03+C=3,一部分烯烃齐聚、环化生成芳烃,另一部分烯烃则经氢转移或加氢生成烷烃,C03和C04在锌和镍活性中心上直接脱氢二聚环化生成芳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和正己烷的残留量。选择顶空进样器的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分别为120℃和30 min;采用FID检测器,HP-5毛细管柱分离,顶空进样。重点考察了方法的线性、重复性、回收率和仪器的精密度。结果表明:苯和正己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6~12.64μg、0.92~9.28μg,线性方程分别为Y=12.453X+11.15(r=0.999 6)、Y=82.56X+59.466(r=0.999 7);苯和正己烷的检出限分别为0.063 0、0.046 4μg/m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2%(RSD=1.91%)、93.8%(RSD=1.63%)。该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适合食用油中苯和正己烷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