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1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长令  钟滨  李正名 《农药》2003,42(12):1-8
概述了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的杀虫杀螨剂的创制研究以及开发的品种,涉及的化合物或类别如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沙蚕毒素类似物、吡咯类、新烟碱类、保幼激素类似物、双酰肼(蜕皮激素类似物)、鱼藤酮类似物、二烯酰胺、季酮酸类、嘧螨酯、灭螨醌等,并对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创制经纬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颜士伟 《农药》1992,31(2):10-11
在七十年代初,我国开始研制沙蚕毒系列的杀虫剂,当时沈阳化工研究院、湖南化工研究所、贵州化工研究所先后着手杀螟丹(Cartap)的开发工作;在其研究过程中,贵州化工研究所同志发现中间体2-二甲胺基-1,3-双硫代磺酸钠丙烷(即杀虫双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杀虫作用。由此他们进行了杀虫双的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3.
石油烃、Cu2+单一与复合污染对沙蚕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石油烃、Cu2+单一与复合污染对沙蚕的毒性效应.试验的结果表明,沙蚕的死亡率与石油烃、Cu2+的浓度呈显著相关关系.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2~116.26μg/L(石油烃);449.52~1130.34μg/L(Cu2+).沙蚕体内Cu2+的积累量随着暴露溶液中Cu2+浓度的上升而增加,当Cu2+的浓度>500μg/L时,这一变化十分显著;而沙蚕体内石油烃的含量随着暴露溶液中石油烃浓度的升高无显著变化.而Cu2+和石油烃复合污染对沙蚕的毒性作用较为复杂,在不同的处理中,表现出了协同和拮抗两种作用方式.同时,在Cu2+与石油烃复合污染条件下,沙蚕体内Cu2+的积累量也有显著变化.在复合处理组中,当Cu2+的浓度达到500μg/L时,Cu2+在沙蚕体内的积累量与Cu2+单一污染相比,Cu2+在沙蚕体内积累量相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酸解法水解双齿围沙蚕干品得到氨基酸水解液,再分别与葡萄糖、蔗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采用硫氰酸铁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两种沙蚕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受试时间内,沙蚕和葡萄糖MRPs的抗氧化活性在作用4h之前弱于没食子酸丙酯,在作用4h之后优于没食子酸丙酯;而沙蚕和蔗糖MRPs的抗氧化活性在受试7.5h以内弱于没食子酸丙酯,且其抗氧化活性呈逐渐减弱的趋势,而在7.5h以后其抗氧化活性呈现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溪沙蚕对污水厂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小青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4):100-102
在厦门市污水处理二厂的好氧生物滤池(CN池)中发现了溪沙蚕,其对滤池的主要影响是易造成滤头堵塞。对溪沙蚕的防治措施有:①防止海水进入污水管道;②保证生物滤池的正常过滤和反冲洗;③在溪沙蚕繁殖期到来之前,清除CN池底部的沉泥;④在溪沙蚕繁殖季节,对CN池进行强力反冲洗,并适当增加反冲洗次数,以加速溪沙蚕受精卵排出生物滤池。  相似文献   
6.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运用红外光谱、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机等技术、完成了对多噻烷在啮齿动物体内主要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确证工作。结果表明:多噻烷在啮齿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反应为脱硫反应,主要代谢产物为沙蚕毒素,化学名称为4-N,N-二甲基氨基-1,2-二硫环丙烷。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5)
将采自青岛市沿海潮间带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体质量为4~5 g)置于无菌海水中暂养24 h后,分别从5条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应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341f/534r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V3高变异区的PCR扩增,再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从而获得样品消化道共栖微生物群落特征的DNA指纹图谱。通过对指纹图谱半定量分析发现,采集的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共栖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丰富,优势条带明显,不同个体间既存在共同的微生物种属,也有各自特异的种属。其中存在一条共同的优势条带,但优势条带含量存在个体间差异。分别对DGGE指纹图谱中公共条带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果表明,产丙酸菌属Propionigenium分别为5个样品中的优势菌群,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广泛分布于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研究表明,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图谱技术是分析双齿围沙蚕及其他海洋沉积食性无脊椎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较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2)
对不同体质量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牙鲆配合饲料中氮元素的利用和氮收支进行了研究。试验按沙蚕体湿重设置(0.40±0.19)、(1.00±0.22)、(2.00±0.50)g 3个组,分别记为S、M和L组,每组分别设16、20、24℃3个温度梯度。结果表明:1)20℃时各组双齿围沙蚕对氮的摄食率均达到最大值,平均为17.0 mg/(d.g),变幅为14.3~22.0 mg/(d.g);2)双齿围沙蚕于不同温度下对氮的摄食率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S组为10.5~22.0 mg/(d.g),M组和L组则分别为8.0~14.7、6.6~14.3 mg/(d.g),氮摄食率与体质量的关系可用幂函数式CN=aWb表示,其中a值在20℃时最高,为10.618,b值为-0.2076~-0.1911;3)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和体质量对沙蚕的氮摄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F=79.125,P<0.001;F=34.308,P<0.001);4)在本试验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对饲料中氮的累积率平均为11.8 mg/(d.g),以摄食氮为100%计,累积氮所占的比例最大,平均为88.99%,排粪氮次之,为9.43%,而排泄氮所占的比例最低,仅为1.58%。  相似文献   
9.
曾唏  卢玉振  张长庚  牟兰 《农药》2000,39(7):21-21,28
新有机磷杀虫剂沙蚕磷 ,化学名称为O ,O ,O′,O′ -四甲基 -S ,S′-(2 -N ,N -二甲氨基丙撑 ) -双 -二硫代磷酸酯〔1〕,经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室外小区农田试验表明 ,该化合物对一些害虫具有良好防效〔2〕。建立了分离测定新有机磷农药沙蚕磷及其草酸盐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反相YWGC〔18〕柱上 ,用甲醇 -水 (80∶2 0 ,V/V)作流动相 ,在波长 2 2 0nm检测。沙蚕磷草酸盐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9998,平均回收率为1 0 0 98%,相对标准偏差为 2 2 %,方法简便、准确、快速 ,重现性好。1 仪器与试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
根据已知多毛类Alitta succinea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同源克隆及RACE方法首次从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中克隆得到Cu/Zn-SOD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Cu/Zn-SOD基因cDNA全长870 bp,其中包括156 bp的5'端非编码区,261 bp 3'端非翻译区和453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50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具有典型的Cu2+和Zn2+结合位点,并具有两处Cu/Zn-SOD蛋白家族标签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胞内Cu/Zn-SOD,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5 249 900,等电点为5.66,无信号肽和跨膜区,推测为亲水性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双齿围沙蚕Cu/Zn-SOD氨基酸序列与部分软体动物、鱼类和昆虫的Cu/Zn-SOD蛋白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该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Cu/Zn-SOD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双齿围沙蚕机体的防御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