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7篇
化学工业   11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37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106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在前期采用无机陶瓷膜从甘薯淀粉生产的废液中进行超滤浓缩糖蛋白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超滤数学模型,并由实验获得模型参数,模型预算的理论曲线和实验曲线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4.
“FA旱地龙”增强甘薯抗旱能力生理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分胁迫条件下,甘薯叶面喷施“FA旱地龙”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和膜脂过氧化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
6.
王守红  张家宏 《农药》2003,42(3):30-31
麦田套稻是集免耕、免插和秸秆大量还田于一体的轻型栽培技术 ,具有节省秧田、肥田改土、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等显著特点 ,秸秆大量或全量还田可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长期困扰人们由于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项农业栽培技术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其栽培技术的特点 ,杂草危害尤显突出 ,主要表现在杂草发生早、延续期长、种类多、数量大、危害重等方面。为控制杂草、减轻草害 ,作者于 2 0 0 0~ 2 0 0 1年根据麦套稻栽培技术及田间杂草发生的特点 ,对麦套稻田的杂草综合防除技术进行了试…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甘薯麦蛾的有效药剂,田间试验测定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3种生物农药和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3种化学农药对甘薯麦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农药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控虫效果和保叶效果均最好。药后1 d、4 d、10 d防效分别为90.92%、91.99%、93.05%;药后4 d、10 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8.15%、90.89%。化学农药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甘薯麦蛾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8.
对5%普施特AS、25%苯达松AS、50%高特克SE、15%精稳匀得EC、6.9%威霸EW等10种除草剂及其混用在苜缩中进行了药效试验。除草效果达到80.7%-98.2%,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甘薯为实验材料,以甘薯浓缩汁、蔗糖、柠檬酸和甘薯香精为实验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实验设计,对甘薯饮料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研究,并对最佳配方进行了感官评价验证、理化指标检测和微生物学检测.通过对实验得到的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出甘薯饮料的最佳组合为100 mL饮料中甘薯浓缩汁1.28 mL,柠檬酸0.1 g,蔗糖5.41 g,甘薯香精2.84mL,感官评分为83.43.  相似文献   
10.
以黄心甘薯粉为原料,研究了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甘薯多酚类物质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出提取黄心甘薯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75%乙醇,提取温度为90℃,提取液pH值为6.0,固液比为1∶10,浸提时间为1.0 h,浸提次数为2次.在该优化条件下黄心甘薯多酚类物质含量为6.082 mg/g.方差分析表明,提取液pH值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