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82篇
化学工业   290篇
金属工艺   27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20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183篇
水利工程   49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篇
冶金工业   2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按照碳源优配原则优化分配进水流量,进行多段进水和进水比例可变条件下SBR脱氮效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BR三段进水模式,当进水流量比为3∶2∶1时,系统脱氮效果最佳,此时NH4+-N、TN去除率分别为80.5%、67.4%。采用碳源优配原则对实际高氮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提标改造,最终出水TN和NH4+-N均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8—2012)的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水碳源的SBR法脱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围绕SBR法脱氮的研究,一般认为采用好氧与缺氧相间的运行模式能够提高脱氮效果,在反硝化阶段习惯以甲醇作为碳源,由于甲醇属化学试剂,长期使用费用较大,本研究试以原水作为反硝化碳源进行SBR法脱氮,考察加入原水碳源后的总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含有的硝酸盐氮仍可能引起敏感水域水质恶化,故仍需进一步开发尾水深度脱氮技术.研究采用乙酸钠、葡萄糖、甲醇、乙醇4种碳源作为外加碳源,探究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悬浮污泥系统进行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硝酸盐质量浓度约为15 mg/L、硝酸盐氮容积负荷率为0.03 kg/(m3·d)的条件下,分别投加4种不同的碳源,SBR均能达到97.80%以上的NOx--N去除率,出水ρ(NOx--N)<1 mg/L.4个系统实现稳定深度脱氮所需的COD/ρ(N)分别为5、12、6和7,对应去除1 g NOx--N的碳源量分别为7.35、12.00、4.00和3.37 g,其中乙醇为碳源时投加量最低而葡萄糖为碳源时最高.使用原位全周期方法测得的4个系统平均氮去除速率分别为0.72、0.19、0.32和0.73 kg/(m3·d),其中乙醇和乙酸钠为碳源时反应速率最高而葡萄糖为碳源时最低.碳源种类对微生物种群组成具有显著影响.经过78 d的培养之后,乙酸钠和葡萄糖系统污泥与接种污泥相比种群结构简单,乙酸钠为碳源时微生物以Firmicutes门为主(94%),葡萄糖为碳源时微生物以Actinobacteria门(45%)和Patescibacteria门(44%)为主.与之相反,甲醇、乙醇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比起种泥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
《广东化工》2021,48(13)
研究了分别以葡萄糖、蔗糖和乙酸钠为唯一有机碳源异养养殖小球藻的生长、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葡萄糖和乙酸钠培养的小球藻都出现了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小球藻在葡萄糖和乙酸钠中的最适生长浓度分别为25 g/L和35g/L,最大OD_(680)为5.45和1.93。但是小球藻的生物量随蔗糖浓度增大而增大,当蔗糖浓度为45g/L时出现了最大OD6_(80) 8.13。乙酸钠、蔗糖、葡萄糖培养42小时的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15 %和14%,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7、10、8 mg/g。综合考虑小球藻生长、蛋白质及叶绿素合成,25 g/L葡萄糖是小球藻异养的最适有机碳源。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木聚糖的聚合度和添加黄豆粉对里氏木霉合成木聚糖酶的影响,并以纯化木聚糖酶水解木聚糖。研究结果表明:木聚糖经酶水解后平均聚合度降低54%,戊聚糖含量为75.4%。采用低聚合度木聚糖为底物碳源和添加黄豆粉都可提高产酶效果。以12g/L低聚合度木聚糖添加2g/L黄豆粉,培养3d后木聚糖酶活力可达到113IU/mL,提高49.3%。通过对木聚糖酶进行纯化处理可以有效除去β 木糖苷酶。以体积分数10%的木聚糖酶水解35g/L木聚糖3h后,低聚木糖得率达到35.5%,而木糖得率仅为1.5%,低聚木糖与总糖的比值达到95.8%,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低聚木糖不会被降解。  相似文献   
7.
ICEAS工艺脱磷除氮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ICEAS工艺的特点,可以从时间上实现脱氮、除磷的厌氧一好氧间歇状态。通过对瓦房店龙山污水处理厂一年半的运行分析,提出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运行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8.
营养条件对产烃葡萄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摇瓶培养中考察了无机碳源、氮源、磷源和NaF等营养成份对产烃葡萄藻(Botry℃℃cus braunii)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仅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相比,以NaHCO3或CO2加富空气补碳,比生长速率从0.0535 d-1分别增大至0.0589和0.0949 d-1,代时从5.6 d分别缩短至5.1和3.2 d,最大放氧速率分别提高了2.3和5倍;在一定范围内增大KNO3起始浓度能提高葡萄藻的生长速率,延长对数生长期;磷源对葡萄藻生长的影响十分显著,在0~160 mg/L范围内,增大K2HPO4浓度,葡萄藻生长明显加快;适量NaF能促进葡萄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而加快葡萄藻的生长,其最适浓度为0.84 mg/L.  相似文献   
9.
Li2Fe0.9Mn0.1SiO4/C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glucose as carbon source.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All Li2Fe0.9Mn0.1SiO4/C composites are of the similar crystal structure. With increasing the carbon content in the range of 5%-20% (mass fraction), the diffraction peaks in XRD patterns broaden and the particle sizes and the tap density of samples decrease. The Li2Fe0.9Mn0.1SiO4/C composites with carbon content of 14.12% show excellent the capacity retention remains 92.2% after 30 cycles.  相似文献   
10.
聚糖菌反硝化影响因素及内碳源转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小芳  郭海燕  张胜男  黄靓 《化工学报》2019,70(3):1127-1134
在SBR反应器中以乙酸钠为碳源NO3--N为电子受体成功富集了反硝化聚糖菌,并采用批次实验进一步考察了进水C/N比(3.3,6.7,10)、电子受体(NO3--N、NO2--N)、碳源类型(乙酸钠、葡萄糖)对反硝化聚糖菌活性的影响及内碳源转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进水C/N比越高,系统NOx--N去除率越高,厌氧段合成PHB越多,但进水C/N比过高会导致普通反硝化菌占优势,影响内碳源反硝化效率,进水C/N比为6.7较为合适;以NO3--N为电子受体长期培养的DGAOs系统未经NO2--N驯化,对NO2--N同样具有良好的反硝化性能,在投加与NO3--N相同浓度的NO2--N后,系统NOx--N去除率达89.6%;当以葡萄糖为碳源时,DPAOs在厌氧段合成的PHB的量仅为以乙酸钠为碳源时合成PHB量的79.5%,且厌氧段葡萄糖利用率仅为72.8%,远远小于乙酸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