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5篇
  免费   102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电工技术   97篇
综合类   888篇
化学工业   2431篇
金属工艺   212篇
机械仪表   255篇
建筑科学   580篇
矿业工程   304篇
能源动力   70篇
轻工业   9426篇
水利工程   197篇
石油天然气   639篇
武器工业   49篇
无线电   1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5篇
冶金工业   313篇
原子能技术   58篇
自动化技术   187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771篇
  2021年   595篇
  2020年   527篇
  2019年   615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898篇
  2013年   733篇
  2012年   838篇
  2011年   892篇
  2010年   721篇
  2009年   715篇
  2008年   840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609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鉴定中国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研究关键酶的特征与作用机制有利于提高白酒的优质品率。方法:本研究用形态学和生理学、16S rRNA、gyr B基因和antiSMASH分析的方法对酒曲中的一株微生物进行了验证;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子建模的方法获得了羧酸酯酶的3D模型,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了该菌株的羧酸酯酶的机理。结果:该菌株为产羧酸酯酶的革兰氏阴性菌Pb1(MW580690);该菌株呈现典型的S型生长曲线,产物曲线为S型,羧酸酯酶活化最优pH范围为5.0~9.0。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he21A为该酶具有催化活性的主要氨基酸,水解三丁酸甘油酯为丁酸和甘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丁酸甘油酯经过构象变化被转移到催化中心后,进一步被加工;酶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相互作用表面有利于配体向下转移,进而从疏水性通道释放产物到的酶表面。结论:产羧酸酯酶的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并为羧酸酯酶水解三丁酸甘油酯类物质的底物识别、转移和催化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来源于嗜热地衣芽孢杆菌葡聚糖酶与底物的识别机制,本文通过利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计算的方法研究了葡聚糖酶与二聚糖小分子之间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葡聚糖酶与底物的接触数较大并且距离较少,这说明其结合较为紧密;通过能量拆分,我们可以得出,Gly46、Leu63、Gln67、Tyr68、His73、Thr124、Gly125和Gln129是对结合二聚糖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并且His73和Thr124与二聚糖分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氢键,这将有助于葡聚糖酶与底物的结合。本研究以期为葡聚糖酶分子结构后续的理性改造和高效利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炎性疾病患者的乳酸林格氏液(Ringer's lactate,RL)液体动力学特征以及炎性生物标记物是否可以作为协变量影响RL分布和排泄。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I-II级,腹腔镜下择期胆囊切除术(胆囊炎组,n=20)或者腹腔镜下急诊阑尾切除术(阑尾炎组,n=20)。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开始输注RL,按15 mL/kg,35 min内输毕。采用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血浆炎症(TNF-α,IL-10和CRP)或者内皮损伤生物标记物(syndecan-1,SDC-1);利用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使用Phoenix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计算RL液体动力学参数和协变量的影响。结果:与胆囊炎组相比,阑尾炎组RL从组织间隙到血浆的转运速率常数(k21)显著降低(14×10-3min-1 versus 35×10-3min-1;P=0.012)。阑尾炎组C反应蛋白(CRP)升高[中位数38.1(1.8-143.6) μg/mL versus 1.3(0.1-159.0) μg/mL;P<0.001];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期间(输液开始后30~45 min),液体从中央室中到外周室的转运速率常数(k12)显著增加(57×10-3min-1 versus 32×10-3min-1;P<0.01)。清除速率常数(k10)降低90%(0.6×10-3min-1 versus 5.3×10-3min-1;P<0.001)。无论在清醒状态还是麻醉状态下低血压均能降低液体清除;炎症或者内膜损伤的生物标记物不能作为显著影响RL液体动力学参数的协变量。结论:阑尾炎或者胆囊炎患者术前输入液体后“炎症反应的生物标记物”不是RL的液体动力学的协变量,但是两组患者中,全身麻醉期间输入液体的清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伯克氏菌Bth264野生株产新型抗癌药物Thailandepsin A以及调节基因tdp R正向调控Thailandepsin A生物合成的基础上,利用基因工程菌Bth264/p BMTL3-tdp R发酵生产Thailandepsin A,以提高产量。以0.5%乳糖为诱导剂,确定最佳诱导条件:发酵15 h添加乳糖,诱导时间6 h;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葡萄糖和胰蛋白胨作为碳氮源、装液量65/250 m L以及接种量1%;同时结合优化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Thailandepsin A产量达到252.14 mg·L-1,比优化前的产量提高56%;另外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大孔树脂HP-20原位吸附产物,Thailandepsin A产量可达283.75 mg·L-1,比不加树脂提高13.8%;最后,基于RT-PCR和比较Ct值法,基因工程菌和野生菌相比,Thailandepsin A生物合成基因tdp B、tdp C1的转录水平分别提高11.4倍和6.0倍,对应的产量增加4.6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调节基因tdp R的过表达促进生物合成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以及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7.
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电脱盐技术的工业实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报道了采用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电脱盐技术的开发与工业应用.经过实验室开发确定的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电脱盐专利技术--超声波-电场联合破乳脱盐组合技术采用顺逆流方式.该技术于2003年9月在齐鲁分公司完成工业应用试验后,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设备直接投入生产运行,在不加入化学破乳剂的情况下,可使胜利混输原油(平均盐浓度为50 mg/L,平均水质量分数为0.5%~1.0%)脱后盐浓度低于3 mg/L,水质量分数小于0.3%.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大多数气藏属于裂缝孔隙型气藏,气藏非均质性强.经典的径向均质复合试井解释模型与气藏实际情况不相符,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出现抵触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多区双重孔隙介质复合地层模型,求得了该模型的拉氏空间解,分析了其典型的压力动态特征,并对影响因素可能对曲线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乳品工业》2006,34(6):31-31
自韩国剩余原乳差别价格制度(2002年11月)和原乳生产减少政策(2003年7月份)实施以后,奶牛饲养量出现减少。由于小型饲养场纷纷倒闭,饲养农民数量持续减少。原乳产量从1999年以后每年呈递增趋势,但2003年实施原乳减少政策后开始出现减少。随着饮食生活的改变,乳制品的消费持续增加,流通量却出现减少。  相似文献   
10.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BoNTs)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皱去皱生物活性物,它通常通过对人体的局部注射来实现其抗衰老性能,它的发明代表着化妆品的一次技术性革命,但由于它的剧毒性限制了其应用。所以有必要开发一种无毒、又有BoNTs功能的生物活性物,Lipotee、S.A公司开发的ARGIRELINE正符合了这种需求。ARGIRELINE是一种乙酰己肽物,通过志愿者人体实验,使用10%ARGIRELINE O/W乳液30天后,眼部皱纹减浅了30%,它的作用机理类似于BoNTs,即通过抑制钙依赖性接受体SNARE的形成,阻止神经递质素起作用,虽然ARGIRELINE不及BoNTs强,但实验证明,ARGIRELINE是一种无毒、无任何刺激性,甚至大剂量用量,且有很好的抗衰老效果,可以说,ARGIRELINE是BoNTs一种生物安全性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