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48篇
电工技术   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125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39篇
建筑科学   49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796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8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94篇
自动化技术   5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分别添加彗星式丝状纤维滤料和Kaldnes填料组成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R1和R2,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浓缩污泥,旨在探求添加不同生物填料和接种普通污泥对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R1仅历时39d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NH_4~+-N、NO_2~--N及TN去除率分别为98.0%、88.2%及82.3%;成功启动初期,化学计量比平均值为1:1.28:0.22,接近理论值1:1.32:0.26;稳定运行期间,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相对丰度从1.97%增至60.06%,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从65.75%降至15.19%,Candidatus_Jettenia为主要菌属,丰度最高,占比为45.36%,是反应器内唯一的厌氧氨氧化菌,SM1A02属占比达到13.11%,实现了快速高效富集。R2培养111d后未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  相似文献   
2.
以转基因水稻中最常用的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Cry1Ab/Ac基因、HPT基因及SPS水稻内标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5 种不同的荧光信号(FAM、HEX、Taxas Red、Cy5、Cy5.5)进行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研究。通过引物组合筛选、反应体系优化、特异性测试、灵敏度测试、适用性测试等一系列实验,建立了5 重real-time PCR方法,灵敏度可达0.032%。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通量大等优点,可实现水稻中转基因成分的快速、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3.
1引言随着高通量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学的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此带来的领域内实验数据的“指数性”增长,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数据的处理、理解与应用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来自数学,化学,药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成果。生物学文献作为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数目之大,增长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其他学科领域。隶属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文献摘要库MEDLINE,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权威性的著名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了全世界4800多种生物学及医学杂志上1500万余篇文献信…  相似文献   
4.
宁曼  徐峥  何义亮 《净水技术》2021,40(8):52-57
了解超微藻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利于更好的评估水体水质情况,然而由于现有技术手段和表征方法的限制,对超微藻检测的准确性还较低.提出综合运用流式细胞仪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实现超微藻检测方法体系的构建和运用,对超微藻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上海金泽水库水体样本为试验材料,验证此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提高超微藻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AAO系统抗水量冲击能力,文中通过AAO中试试验对比了1.5倍水量冲击前后AAO系统出水水质变化,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量冲击前后好氧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在1.5倍水量冲击期间,出水CODCr变化较小,出水氨氮和TN明显上升,出水TP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水量冲击后,微生物物种总数下降、群落多样性下降、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变化最为明显,相比水量冲击前降低了18.1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菌门(Chlorobi)的相对丰度上升了10.80%、10.64%.对比水量冲击前后污泥中主要脱氮除磷功能菌属分布特征,发现系统中的氨氮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亚硝酸氮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和大部分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菌属受水量冲击影响,相对丰度下降,导致出水氨氮和TN上升,而系统中的聚磷菌的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相对丰度明显上升,生物除磷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6.
吴绍琳  刘文文  魏镇欢  陈滢  张东 《化工进展》2019,38(2):1134-1139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equencing biofilm batch reactor, SBBR)是应用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为探究不同时期排泥对SBBR污染物去除效果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挂膜初期、中期和后期进行排泥的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同时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的方法,在传统的微生物优势种分析基础上,对测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寻找造成组间差异的关键物种。水质测定结果显示,COD去除效果在不同时期排泥的SBBR间没有明显差异,出水COD均低于30mg/L。挂膜中期排泥的SBBR的NH3-N去除率先达到稳定且高于前期和后期排泥的系统。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各SBBR中微生物优势种均以降解有机物的物种为主。挂膜中期排泥的SBBR中,ML筛选得到的NH3-N去除相关物种(HydrogenophagaGemmataNitrospira)与差异关键物种丰度更高,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更强,可从微生物层面解释分析SBBR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沈益  胡南 《水资源保护》2017,33(6):167-174
采集城市内河水样,分别采用曝气增氧、碳源添加、生物投菌和综合修复等技术,在实验室进行水质修复模拟实验,并以水质参数、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为鉴定指标,分析不同修复技术对城市河流水质的修复效果及其对河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投菌和综合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河流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水体微生物群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为主;而使用碳源添加技术的水样,河流微生物的多样性下降明显,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达到了93%;水质修复方面,曝气增氧技术和生物投菌技术都仅能降低水体COD质量浓度,无法降低水体TN及NH+4-N质量浓度;碳源添加和综合修复技术,对水体TN和NH+4-N的去除效果明显,但投加碳源的河流水体中的COD质量浓度显著上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COD和DO。  相似文献   
8.
正安捷伦科技公司宣布,为所有液质联用仪添加新的软件功能,以支持针对超临界流体色谱(SFC/MS)的控制。这一增强型功能有助于加快分离速度、降低有机溶剂用量,并实现液相色谱的正交选择。这一"硬件加软件"高度整合的SFC/MS解决方案,进一步简化了复杂化合物的高通量分析过程,使其成为适合于多种行业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交联改性的方法对较低分子量的乙烯基硅橡胶进行了改性研究,制备了高通量的富氧膜,结合单因素实验法和Design-expert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原料配比、交联反应时间、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因素对富氧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富氧性能膜的制备条件:原料配比4.3,反应时间2.15h,固化温度86.25℃,固化时间1.75h;获得了富氧浓度为28.68%,透气量为4696.33 barrer的富氧膜,该膜的富氧浓度与常规商品化膜相当,透气量为常规商品化膜的2~4倍,有应用于发动机富氧进气系统的前景。通过扫描电镜检测、机械性能检测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进一步表征。  相似文献   
10.
邓玉明  潘祥华  唐蕾 《包装工程》2023,44(7):168-176
目的 以乳制品包装为研究对象,建立一套科学评价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的方法,全面评价食品接触材料在接触食品过程中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方法 采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检测技术全面筛查食品模拟物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根据权威数据库和物质毒理学资料进行危害评估,参考欧盟和美国膳食暴露量计算方法进行暴露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计算风险系数,最终表征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风险。结果 抽取了市面上的塑料、金属、涂料及复合包装等不同材质的乳制品包装进行检测,检出铜、铬、锰和锡等元素,以及有意添加物(如单体、溶剂、抗氧剂、光引发剂、爽滑剂、增塑剂等)、非有意添加物质(如抗氧剂降解产物、寡聚物等)。采用暴露评估和危害评估方法分别表征检出物的膳食暴露和健康指导值,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系数分布在0.007%~9.4%之间,安全风险较低。结论 建立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价方法是一种有效评价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企业、行业和政府部门等可用于识别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风险,为减少和排除安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