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1篇
轻工业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制备了陈皮挥发油提取物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的陈皮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对其共有成分峰面积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建立了具有16个共有峰的新会陈皮挥发油指纹图谱,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能将新会陈皮和其他陈皮样品准确区分开来;不同采摘期及贮存时间陈皮的成分呈现规律性特征。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采摘期及贮存时间陈皮的鉴别,并为陈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华美玲  熊峻  佘金明 《广州化工》2014,(12):119-12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实、白术及其药对中提取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检测它们,并通过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AMWFA)对其共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通过质谱库结合保留指数、面积积分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枳实、白术及其药对中挥发油分别定性46、45和82个成分,占各自总量的92.51%、91.56%和82.09%。药对与枳实、白术的共有组分分别为38个和37个。药对中挥发油主要成分是:D-苧烯(34.88%)(主要来自枳实);1,2,3,4-四氢-1-丁基异喹啉(22.31%)、大根香叶烯D(4.74%)(主要来自白术);里哪醇(6.17%)(新增)等。实验表明药对种类与含量变化并不是单味药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3.
以白芨多糖胶为乳化稳定剂,Tween60(T)、Span20(S)、单甘酯(D)为乳化剂,研究白芨胶在O/W型花椒精油乳化体系中的配伍性能。实验采用乳液相差显微数字化图片进行灰度分析,通过直方图的标准偏差,对乳液粒子分散特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稳定性实验,提出直方图的标准偏差SD可以作为判非依据,可提高配方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4.
建立柑橘皮中9 种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flavonoids,PMFs)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比较不同品种来源柑橘皮中PMFs的含量差异,为寻找高含量PMFs高生物活性柑橘皮的药食两用素材提供参考。采用超声乙醇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快速准确检测PMFs,并对14 种柑橘皮、陈皮中9 种特征物质PMFs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9种PMFs在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准确度和精确度良好。分析发现,不同品种来源柑橘皮中PMFs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江西陈皮、重庆柑橘、广西皇帝柑、广西砂糖橘果皮中PMFs总含量很高,均在7495.19 μg/g以上,其中广西沙糖橘果皮PMFs总含量高达10 412.18 μg/g。该方法简便,稳定性好,可为柑橘皮中PMFs生物活性研究的深入、柑橘皮产品开发和中药原料选材及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罂粟壳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 罂粟壳经乙腈提取后, 经PCX固相萃取柱净化, 选择BEH HILIC柱(粒径1.7 μm, 2.1 mm×100 mm), 以含0.1%甲酸的10 mmol/L乙酸铵溶液和甲酸乙腈溶液(0.1%)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在0.3 mL/min流速下, 以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扫描模式进行检测, 外标法定量。结果 吗啡、可待因在25~250 μg/kg添加浓度范围内, 回收率为68.30~80.81%。罂粟碱、那可丁、蒂巴因在0.5~2.5 μg/kg添加浓度范围内, 回收率为68.34%~78.91%。本方法罂粟碱、那可丁、蒂巴因、吗啡和可待因定量限分别为0.5、0.5、0.5、25、25 μg/kg。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可用于各种食品中罂粟壳生物碱的快速筛查与确证。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地区自然陈化1年广陈皮表面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自然陈化1年广陈皮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北京地区优势细菌属为Methylocella、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等,优势真菌属为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等;四川地区优势细菌属为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优势真菌属为Symmetrospora、曲霉属(Aspergillus)等;广东地区优势细菌属为Rubellimicrob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优势真菌属为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毛壳菌属(Chaetomium)等;云南地区优势细菌属为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Glutamicibacter等,优势真菌属为平脐疣孢属(Zasmidium)、拟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opsis)等。  相似文献   
7.
郑敏燕  古元梓  杜安  魏永生 《广东化工》2011,38(3):127-128,137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产自福建的、不同存放年份陈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存放年份对陈皮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没有影响,但对各组分质量分数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随存放时间的增加,陈皮挥发性成分的总量有所降低,主要成分柠檬烯的质量分数会增加,香柠檬烯、散花烃等组分的含量也会增加,但β-芳樟醇、α-松油醇、2-甲氨基安息香酸甲酯、α-法呢烯等成分的含量会降低,其余组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广陈皮和普通陈皮中7种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 对广东新会茶枝柑和福建芦柑果皮采用3种干燥方式(自然晾晒、热风烘干、冷冻干燥)制备陈皮,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样品中7种黄酮(橙皮苷、香蜂草苷、甜橙黄酮、去甲基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橘皮素)的含量, 采用二苯苦味酰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ABTS]、O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能力测试样品的抗氧化性。结果 对于本研究的两种陈皮, 热风烘干和自然晾晒陈皮的黄酮含量较高; 热风烘干陈皮的抗氧化性最高, 其次是自然晾晒, 且O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其他方法更能真实地反映陈皮黄酮的抗氧化性。结论 热风烘干制备陈皮具有较高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分了解不同干燥方式制备陈皮的品质提供依据, 同时为陈皮干燥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确定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收率为指标,用研磨法制备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挥发油量与β-环糊精比例、溶媒含醇量、包合时间对包合效果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最佳包合条件如下,挥发油量:β-环糊精1:10、溶媒含醇量60%、包合时间1 h。结论验证试验表明优选的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陈皮生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皮营养成分丰富,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对陈皮的生理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和保健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归纳与论述,为陈皮在食品和医药上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