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硝酸钴、硝酸铜、硝酸锰和硝酸铁为氧化剂及DL-丙氨酸为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Co_(0.5)Cu_(0.5))(MnFe)O_4纳米晶黑色陶瓷色料。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对反应前驱体进行热性能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晶粒尺寸、颗粒形貌及尺寸、色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丙氨酸与硝酸盐类之比按推进剂化学理论计算为化学计量比时,反应体系在230℃可以完成反应,且点火温度越高越有利于产物形成;当丙氨酸与硝酸盐类之比为化学计量比和点火温度为400℃时,样品的结晶度好,其晶粒和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16.4nm和1μm,同时,样品无需后续煅烧在透明基础釉中有良好的着色力。另外,还研究了加入惰性盐氯化钾对合成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氯化钾合成样品的分散性好,其晶粒和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10.8nm和300 nm,同时,其着色力比未加氯化钾合成样品的着色力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DL-丙氨酸的急性经口毒性和28 d经口毒性试验研究,初步判断DL-丙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方法分别按照国标的GB 15193.3-2014和GB 15193.22-2014方法来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28 d经口毒性试验,然后将大鼠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无毒作用表现,雌雄大鼠的经口LD5010000 mg/(kg BW)。28 d经口试验中大鼠一般状况正常,期末体重增长、进食量、食物利用率等指标未发现明显的改变;血常规、凝血、血生化及尿常规等指标均未发现有意义的异常改变;雄性高剂量组肾脏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间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其他未见异常情况;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病理性改变。结论 DL-丙氨酸在本研究中未见毒性作用,但长期食用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青霉素酰化酶法制备D-丙氨酸的研究结果,为D-丙氨酸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方法。考察了pH、温度、DL-丙氨酸与苯乙酰氯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对制备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制备N-苯乙酰-DL-丙氨酸的最佳反应条件:pH=9.5,n(DL-丙氨酸)∶n(苯乙酰氯)=1.1∶1;酶促反应最佳条件为:pH=7.5,温度37℃条件下反应6h,其产物为N-苯乙酰-D-丙氨酸和苯乙酸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用c(HC l)=6 mol/L的盐酸高温回流6 h得D-丙氨酸盐酸盐,再经717阴离子树脂处理得D-丙氨酸。光学纯度为95.3%,总收率为72.5%。  相似文献   
4.
氨基酰化酶固定化细胞光学拆分DL-丙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具有氨基酰化酶基因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构建固定化细胞,并对DL-丙氨酸进行酶拆分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pH、底物浓度、金属离子和时间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氨基酰化酶固定化细胞光学拆分DL-丙氨酸中酶促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pH=7.5,温度50℃,反应时间6h,Co2+离子浓度5×10-4mol/L,在该条件下,D-丙氨酸产率为87.2%,光学纯度为98.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DL-丙氨酸对SD大鼠的致畸毒性。方法实验设阴性对照组(纯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15 mg/kg)和DL-丙氨酸3个剂量组(10000、5000和2500 mg/kg),各组孕鼠于受孕的第6~15 d给予受试物,实验期间称孕鼠体质量。第20 d处死,剖腹取出子宫,检查孕鼠胚胎形成情况,检查胎鼠生长发育、外观、内脏及骨骼畸形情况。结果DL-丙氨酸10000 mg/kg组孕鼠体质量增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剂量组孕期子宫连重、体质量增重、体质量净增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剂量组胎鼠生长发育、胚胎形成、外观、内脏和骨骼均未见畸形。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DL-丙氨酸对SD大鼠无明显致畸性。  相似文献   
6.
DL-丙氨酸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DL-丙氨酸用途。详细阐述了化学合成法、发酵法、丙氨酸消旋酶法等几种不同的DL-丙氨酸生产工艺,并分析了各工艺的优缺点。指出了丙氨酸消旋酶法生产工艺是DL-丙氨酸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D-、L-和DL-丙氨酸为对象,首次研究了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无损地定性、定量分析固体手性化合物的可行性。在粒度过100目、样品与光纤探头距离5.6mm的最优条件下测量漫反射光谱,经预处理后,采用主成份分析法(PCA)和判别偏最小二乘法(PLS-DA)建模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预测判别准确率为100%。定量分析上,16个不同比率的L-/D-丙氨酸二元混合粉末样的光谱经波长选择、光谱数据预处理后,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R)和支持向量回归法(SVR)建模,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最优决定系数(R2)均在0.99和0.98以上,绩效偏差率(RPD)值远高于2。研究表明,采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可应用于手性固态丙氨酸的快速、无损分析,并有望于运用到手性药物的质量检测上。  相似文献   
8.
胡久荣  梁福沛  陈满生 《化学试剂》2007,29(3):167-168,170
以二茂铁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得到二茂铁甲酰氯。在丙酮与水的混合溶剂中,采用二茂铁甲酰氯与DL-丙氨酸钠反应合成了N-二茂铁甲酰基-DL-丙氨酸,总收率为87.5%。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米曲霉菌体填充床拆分DL-丙氨酸的动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固定化米曲霉拆分DL-丙氨酸的动力学特性,通过间歇反应器的实验数据处理,获得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应用填充床的一维稳态轴向扩散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固定化菌体连续拆分DL-丙氨酸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