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4篇
  免费   1166篇
  国内免费   573篇
电工技术   408篇
综合类   880篇
化学工业   6106篇
金属工艺   691篇
机械仪表   404篇
建筑科学   590篇
矿业工程   929篇
能源动力   317篇
轻工业   1900篇
水利工程   113篇
石油天然气   819篇
武器工业   119篇
无线电   37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24篇
冶金工业   1142篇
原子能技术   105篇
自动化技术   26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732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1121篇
  2011年   1172篇
  2010年   879篇
  2009年   942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1153篇
  2006年   1077篇
  2005年   965篇
  2004年   846篇
  2003年   794篇
  2002年   668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is an important analysis technique to visualize (bio)macromolecules and their assemblies, including collagen fibers. Many protocols for TEM sample preparation of collagen involve one or more washing steps to remove excess salts from the dispersion that could hamper analysis when dried on a TEM grid. Such protocols are not standardized and washing times as well as washing solvents vary from procedure to procedure, with each research group typically having their own protocol.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washing with water, ethanol, but also methanol and 2-propanol, for both mineralized and unmineralized collagen samples via a protocol based on centrifugation. Washing with water maintains the hydrated collagen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banding pattern can be clearly observed. Conversely, washing with ethanol results in dehydration of the fibrils, often leading to aggregation of the fibers and a less obvious banding pattern, already within 1 min of ethanol exposure. As we show, this process is fully reversible. Similar observations were made for methanol and propanol.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 standardized washing protocol for collagenous sample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2.
乡村产业中的化石能源设备逐渐被电能技术替代,引起了乡村负荷波动增大、部分时段产生集中高负荷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将低品位清洁能源应用至乡村的茶叶生产中,针对烘茶全过程的工艺要求提出了跨临界CO2热泵烘茶技术;并以某茶叶生产乡村为对象,对其代表台区的全年日用电量及产茶日负荷进行了分析,得出采用CO2热泵烘茶后其负荷得到大幅度削减,整体可降低至原负荷的39.6%~46.8%,峰值负荷与平时负荷的比值由原本的13.6降至5.4~6.2。跨临界CO2热泵应用至农产品生产中可有效缓解乡村供电压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分子材料导热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进展,重点阐释了聚合物基体的结构特性(链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取向、结晶度等)、导热填料(种类、含量、形态、尺寸等)以及制备方法等对高分子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潘杰  李焰 《化工进展》2020,39(11):4503-4515
化学转化膜是金属表面主要的处理方法之一,具备良好的附着力和耐蚀性,能为铝合金提供一定的临时防护。传统的六价铬酸盐化学转化膜在日渐严苛的环保压力下已经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三价铬及无铬锆基化学转化膜。铝合金可分为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按照所含主要合金元素和热处理状态可分为若干个系列和型号。本文选取几种典型的变形铝合金,综述了不同铝合金微观组织对转化膜成膜过程的影响,化学转化液添加剂、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对转化膜性能的调控及作用机理,以及几种典型商业钝化剂在变形铝合金表面的应用。总结了目前变形铝合金表面锆基化学转化膜仍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未来化学转化膜需在满足新型铝合金发展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有机、无机添加剂以及外场作用对转化膜的成膜均一性、完整性进行调控,以提高转化膜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柠檬酸铋制备工艺合成时间长、能耗高、产品纯度不高等不足,介绍了一种常温下制备柠檬酸铋的新工艺。新工艺制备时间短,制备的柠檬酸铋产品质量好,合成过程产生的废水可循环利用,废气经碱液循环吸收可生产硝酸钠副产品。  相似文献   
6.
7.
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a-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通过对沉淀剂配比、沉淀液pH值及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的考察,得到以Na2CO3为沉淀剂、pH=9.5、850℃下焙烧4h制备的Ca-Mg-Al催化活性最高。在 n(PG)∶n(urea)=1.5∶1、反应温度为145℃、绝压20kPa、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为尿素质量的5%时,碳酸丙烯酯收率达到84.6%。采用XRF、XRD、NH3-TPD、SEM及BET对催化剂的组成、晶型及酸性进行了表征,发现随着沉淀剂中Na2CO3的含量增加,催化剂中CaO∶MgO的比例增大,碳酸丙烯酯的收率亦升高;经850℃焙烧后,催化剂中存在CaO和MgO两种活性中心,起协同催化作用;随着焙烧温度由700℃升高到850℃,NH3-TPD脱附曲线向低温方向偏移,且强酸中心NH3脱附峰面积比由81.14%明显下降为0,中强酸中心NH3脱附峰面积比由0增加到78.07%,而碳酸丙烯酯收率由68%增加到84.6%,这表明催化剂强酸性位的减少是催化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制备原理和性能特点,对UHPC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我国UHPC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UHPC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环保效益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国外在UHPC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大量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简化UHPC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补偿自收缩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完善相关规范标准以更好地指导UHPC现浇工程应用是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重视,UHPC这种低碳环保材料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3种制样方法对直流辉光放电质谱法(dc-GDMS)检测氮化硼中的Na、Mg、Al、Si等27种杂质元素的影响。3种制样方法分别如下所示:方法1,直接把氮化硼压在铟薄片上;方法2,把氮化硼压在铟薄片上后,再盖上一层铟罩;方法3,把压碎后的氮化硼放在针状钽勺上。在优化的辉光放电参数下对比了3种不同制样方法对基体信号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方法1中,当氮化硼尺寸约为3mm×3mm,厚度小于1mm时,基体11B的信号可达1.8×107 cps;在方法2中,选择铟孔大小合适的铟罩,基体11B的信号可达1.0×107 cps;方法3获得基体信号强度比方法1、方法2高一个数量级。大部分元素在中分辨率下可获得较好的结果,而对于在高分辨率下也较难分离的元素,可选择丰度较低的同位素在中分辨率下进行测定,如Ge选择70Ge+,Se选择82Se+,Cd选择111Cd+,Sn选择119Sn+,Ag选择109Ag+,Pt选择194Pt+。氮化硼中的杂质元素含量可通过样品片中待测元素含量减去来自于铟薄片或钽勺中该元素贡献的含量来计算获得。将样品平行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0%以内。对于Al、Si、Ti等元素的测定,3种制样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方法1、方法2中检测到的In含量较大,使得铟中的Ni、Cu对氮化硼的测定值影响较大;方法3由于钽中Fe、Cu的贡献导致氮化硼中Fe、Cu的检测值较大,但方法3获得的基体信号强度大,可降低部分元素的检出限,如Cr、Mn、Ga、Ge等。综上所述,方法3为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