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电工技术   176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36篇
化学工业   222篇
金属工艺   72篇
机械仪表   34篇
建筑科学   261篇
矿业工程   64篇
能源动力   78篇
轻工业   781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3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5篇
冶金工业   14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可再生纳米材料,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然而,由于纳米纤维素结构上富含羟基,使其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严重影响了纳米纤维素的疏水性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综述了纳米纤维素疏水改性的研究进展,从物理吸附、表面化学修饰(甲硅烷化、烷酰化、酯化等)、聚合物接枝共聚3个方面简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疏水化改性方法,并对疏水纳米纤维素在包装材料、造纸、水净化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疏水改性纳米纤维素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疏水纳米纤维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是适合在北半球广泛种植的早期速生树种 ,在我国的生长适应范围比较广 ,如今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和华中亚热带山区的部分地区已有种植。它在造纸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始 ,而且已经证实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造纸木材  相似文献   
3.
对Internet网(互联网)的产生及发展历程做了简要介绍,并就我国造纸企业开发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Fretting fatigu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enomena for inducing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fatigue strength and consequently, leading to unexpected failure accidents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even at very low stresses. In the present study, both plain and fretting fatigue tests with zero mean stress were carried out o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teel, low-carbon steel and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by means of a reversed bending fatigue testing machine. The drop in the fatigue strengths through fretting at vise clamp-specimen interface were significant for both tested steels. The fretting processes produced a reduction in fatigue strength of about 27% for low-carbon steel and 16% for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相似文献   
5.
卧式旋转筒体内液体稳定运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因次分析法确定了卧式旋转筒体内液体稳定运动的准则数,并通过试验研究了筒体内液环形成与破坏等稳定运动的临界转速、主要准则数间的函数关系。研究表明:形成液环的临界转速ωc主要取决于筒体内径R、液环的厚度h、密度ρ、粘度μ以及重力加速度g;而液环破坏的临界转速ωd主要取决于R、g。  相似文献   
6.
赵晋龙 《热处理》2002,17(3):39-41
低碳钢及低碳合金钢的淬火马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简述了08F,Q235-A,20,20Cr,高强度螺栓用钢ML15,25CrMnSiA和ZG28SMnVCu钢的低碳马氏体强化工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建筑减排是实现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丰富的负荷侧调控手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提出了一种高比例光伏接入的低碳楼宇电能管理框架,楼宇可控负荷包含电动汽车智慧充电桩群和温控负荷.考虑用户响应度和楼宇用电最大需量约束,建立了基于电动汽车接入楼宇(V2B)技术的电动汽车智慧充电桩群模型和基于舒适度范围的温控负荷模型,以购电费用与激励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求解楼宇的日发用电计划.基于碳减排量,设计了需求侧的环境友好评估指标,用于衡量楼宇的节能效果.以两部制分时电价为背景,选取夏季高温日的办公楼宇为算例,验证所建模型在极端天气下的电能调控能力.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有效降低楼宇的月度需量阈值,同时通过空调节能和光伏利用等措施显著降低了楼宇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铂系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首先从热力学角度论述了低碳烷烃脱氢反应与相关副反应的反应机理,随后分别从活性位点性能与催化脱氢的关系,氧化铝、分子筛等载体的作用,以及锡、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助剂改性对催化剂的影响等3个方面分析了铂系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了铂系脱氢催化剂的失活原因。最后对铂系脱氢催化剂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提出该系列催化剂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降低贵金属铂的负载量、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减少积炭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9.
张福明 《钢铁》2022,57(9):11-25
 现代高炉炼铁是以人造矿石和焦炭为物质基础的。现代高炉实现绿色低碳炼铁,需要从炼铁工序的层次优化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实现烧结、球团、高炉等多工序的协同优化。面向未来,在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基于现有技术推进采用低碳节能技术和先进工艺。对于烧结、高炉等传统工艺技术,要进一步研究并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持续研究推广绿色低碳烧结技术,如低碳厚料层烧结技术、烧结料面富氢气体喷吹技术、烧结返矿高效回收利用技术、低温烧结技术和热风循环烧结技术等,有效降低烧结过程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充分利用中国精矿粉资源生产球团矿,提高球团矿产能和产量,进而提高球团矿入炉比率和炉料综合品位,有效降低碳素燃料消耗。提高高炉富氧率和喷煤量,持续提高风温、降低燃料消耗,提高高炉顶压和煤气利用率。有条件的高炉喷吹富氢气体以减少焦炭消耗,开发应用高炉炉顶煤气循环及CO2脱除再利用(CCUS)等技术。研究解析了高炉炼铁工艺碳-氢耦合还原的热力学机理,讨论了在高炉内不同温度区域固体碳、CO和H2的还原能力,提出了直接还原与间接还原的耦合匹配是实现最低燃料比的技术核心,探讨了高炉炼铁喷吹全氢/富氢气体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这些综合技术措施对于进一步降低高炉工艺流程的碳素消耗、减少CO2排放具有显著效应。与此同时,设计先进合理的流程系统和耗散结构,优化工序界面技术,构建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炼铁工序协同高效、动态有序运行,这也是高炉炼铁工艺实现绿色低碳的关键共性技术之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统计和分析现场数据,得出限制MCCR薄板坯连铸连轧低碳钢拉速提高的主要因素为结晶器热像图中的冷齿和结晶器液面波动,对冷齿和液面波动的成因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结晶器热像图中的冷齿与结晶器弯月面凝固收缩特性相关,受冷却铜板厚度、碳当量、拉速及保护渣影响,反映到铸坯实物上为凹陷或者裂纹缺陷,需合理匹配形成最优参数组合,以降低因冷齿造成的漏钢风险。当结晶器铜板厚度减薄量在6.7%以内时,一冷水维持原设计流量;当结晶器铜板厚度减薄量在6.8%~11.1%时,拉速4.0 m/min以上时需降低10%的一冷水流量;当结晶器铜板厚度减薄量在11.2%~15.6%时,所有拉速下需降低18%的一冷水流量,同时使用高碱度B型保护渣。针对高拉速下结晶器液面波动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拉速、结晶器断面宽度及电磁制动等参数对结晶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得到不同拉速和不同断面条件下电磁制动电流的合理配置,使得拉速达到5.5 m/min时钢液面最大流速仍小于0.3 m/s。上述研究结果应用后,结晶器冷齿问题得到有效缓解,110 mm厚的薄板坯最高拉速达到5.8 m/min,结晶器液面波动控制在±1 mm以内,保护渣液渣层厚度保持在8~10 mm,结晶器热流稳定,实现了高拉速的顺稳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