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3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242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215篇
化学工业   163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30篇
矿业工程   535篇
能源动力   31篇
轻工业   57篇
水利工程   316篇
石油天然气   17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21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JZ凸起北坡中古生界成藏以层控成藏模式为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储层发育特征和含油高度。远剥蚀线、近油源通道和地层倾角大有利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2.
双城凹陷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凹陷断裂极为发育,均为正断层,断裂以南北向和北北东向为主,在剖面上断裂的形成明显具有分期性。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基底大断裂F1对压力起到了分割面的作用,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作用,断裂的封闭性为油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通过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双西陡坡带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区;结合对该区的沉积、构造等条件的分析认为双西斜坡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营尔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应避开高压水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尔凹陷下白垩统(K1)存在下沟组和赤金堡组2套源岩,目前它们已到成熟阶段。凹陷东侧长沙岭构造在下白垩统下沟组和赤金堡组储层中也发现油藏,但主要分布在高压水层的顶部及下部,而高压水层段存在良好的储层,并未发现油气。文章根据高压水层段的储层荧光特征,通过储层烃与源岩的对比,分析了下白垩统高压水层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水层段,储层荧光弱,储层抽提物特征既不同于赤赤金堡组源岩,也不同于下构组源岩,为就近捕获的产物;高压水层未发生大规模的油气运移,其形成时间早于油气运移的时间。建议该区油气勘探目标的选择应避开高压水层,选择凹陷附近的圈闭、高压水层以下的层位。  相似文献   
4.
5.
土壤中溶质运移韵研究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土壤盐渍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研究土壤水中的溶质在土壤中运移过程、规律和机理的土壤溶质运移理论已被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农田灌溉等各个相关领域学者关注。简要介绍了土壤溶质运移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学者数十年来关于土壤溶质运移的研究成果,对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数值计算方法的应用、水动力弥散系数和延迟因子2个重要参数的测定等内容进行了一定评价,讨论了目前土壤溶质运移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7.
溶质运移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土壤或地下水受到污染的问题,其实质是可溶性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在土壤或含水层中的运移结果,研究此问题而兴起的一门学科就是溶质运移理论。介绍了溶质运移模型、溶质运移的室内外试验研究成果和溶质运移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9.
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46,自引:11,他引:35  
非均质地层中烃类的扩散流和达西流可以同时存在,并可相互转换。据Welte等1997年计算,在致密泥岩层中,扩散流和达西流的流速分别为18m/Ma和15m/Ma,说明在致密地层中这两种流动几乎没有差别,同时说明了泥岩中的流动也可以用达西公式来表述。油、气的浮动和渗流虽然都是在地下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但前者是油、气在水中上浮,不呈连续相流动,而后者是油、气呈连续相与水一起流动,因此浮力没有含烃饱和度的相对渗透率的要求,也不能用达西的密度差,浮力流是二交运移最基本的流动式。地下确实存在油、气的幕式运多和幕式以注,但幕式是一个有时间尺度的概念。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是一个带莫式特征的连续过程,不能只强调强度较大的幕式活动而忽视了连续过程的存在,再加上油源的不稳定和通道的非均质性,因此单依据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就确定油气藏是由2或3期充注所形成,似乎有些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0.
由 5个油田的现场实例说明 ,最近的研究向传统的气体流入 (气体侵入井内 )概念提出了挑战。以往现场人员一直使用“经验法则” ,即气体以 10 0 0ft h的速率运移。但现场实例表明 ,气体可能移动 ,也可能不移动 ,其运移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同时建议不能完全依赖井口压力增加来准确分析和预测气体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