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12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18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40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标准生活》2015,(10):92-96
<正>陕西苹果,天生丽质。它生长在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的渭北黄土高原犹如黄土高原上缠裹的一条绿色的"金腰带",蔚为壮观。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陕西苹果"色泽艳丽、角质层厚、果肉香脆、酸甜适度、耐贮运"的品质特征。【产品概况】产品名称:陕西苹果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第91号保护范围:陕西渭北优生区29个县(市、区),包括陕西渭北地区宝塔区、富县、宜川、洛  相似文献   
2.
3.
在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伟大号召发表5周年之际,我们途经黄河万家寨到陕北进行调研。从陕西北部的府谷、神木,到榆林、绥德,再到延安的宝塔、富县,沿途所见所闻,备受鼓舞。5年前,  相似文献   
4.
孙太旻 《中国水利》2005,(12):92-9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的黄河,不仅孕育了神奇东方古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而且造就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地处太行山西麓的山西,肥沃黄土覆面,闪亮乌金深藏,佛教圣地景秀、北岳奇峰峭立,云冈石窟璀璨,平遥、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和晋商老宅等纷呈。全境以巍巍太行、吕梁为屏障,长城与王屋、中条相拱卫;城池众多,晋北诸城多见钟楼、乐楼和鼓楼,充满独特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美感;名胜仙山云集,风光旖旎,述说着黄土高原动人的故事和历史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高含沙水流的频繁发生是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产生高强度侵蚀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1967—1989年的系列泥沙资料和面雨量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8个流域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根据其不同的变化趋势,将研究区所有流域分成了两类。第一种类型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随时间逐渐减小;第二种类型高含沙水流随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从汛期降雨量(6—9月)及人类活动(包括人为的减沙活动和人为增沙活动)两个方面对高含沙水流随时间变化趋势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种类型主要受到同期汛期降雨量的减少以及各种水利水保措施减沙量从上世纪60一80年代逐渐增大的影响;第二种类型的流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的减小主要是因为上世纪60、70年代大量修建的淤地坝在70年代发挥了显著的拦减泥沙的作用;但到了80年代以后,新建淤地坝很少。原有淤地坝已大部失效,另外人为的增沙活动,如修路、开矿、建窑等活动在80年代以后显著增加,上述因素促使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在80年代初期以后呈随时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浅谈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忠 《人民黄河》2001,23(1):24-26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可以用“三低”(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来概括,人工林具有矮化,纤细,低产,烯疏4个特征,自然条件,适地适树、苗木质量、造林技术、抚育管护等5个方面的问题是造成“三低”的主要原因,适地适树适法是现阶段防治中造林“三低”的主要技术途径,其核心是“林水平衡”合理布局,适地适树,重视经济树种、抗旱造林以及加强病、虫、鼠、免、牛、羊、危害防治,是搞好区内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黄土高原的第四纪环境,黄土特性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林牧业生产及其综合发展在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密切相关。农林牧业生产的协调与失衡,往往会加速生态环境的优化或恶化。同时,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农林牧业将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
陇上天路     
如果说青藏铁路是一条“雪域天路”,那么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就是一条“陇上天路”。宝鸡至天水是从关中平原到西北黄土高原的跨越地段,垂直跨度大,山连山,岭连岭,几乎看不到任何平原地段。作为2005年西部新开工的十大工程和交通部十二项示范工程之一,这条全长91公里的高速公路还要穿过甘肃屈指可数的林带,跨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甘肃最大的天然林保护基地--小陇山林业自然保护区、麦草沟自然保护区和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