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7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431篇
电工技术   5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67篇
化学工业   226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165篇
建筑科学   808篇
矿业工程   417篇
能源动力   128篇
轻工业   221篇
水利工程   1978篇
石油天然气   506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1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0篇
冶金工业   168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2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燕麦为西藏自治区典型牧草之一,由于种植区地域辽阔,灌溉试验结果受限,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的灌溉定额尚不明确。本文在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内选取28个典型站点进行资料收集,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进行区域划分,基于水量平衡法揭示了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灌溉定额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燕麦主要种植区的灌溉定额呈由西藏中部至东部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50%水文年下的燕麦灌溉定额在56~265 mm之间变化。降雨量是影响研究区内燕麦灌溉定额的主要因素(R2为0.515),ET0次之(R2为0.152);其它气象因素中,日照时数对研究区燕麦灌溉定额影响较大(R2为0.462),且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对燕麦灌溉定额影响较小。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的灌溉定额及其空间分布可为西藏自治区灌溉用水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不同管距时玉米渗灌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运城市夹马口灌区和红旗灌区进行了1996,1997两个年度的玉米渗灌试验,研究了不同毛管间距条件下渗灌对其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渗灌毛管间距采用0.8~1.0 m较为适宜。毛管间距愈大,产量愈低;渗灌较地面灌平均减产7.23%,较旱地平均增产30.8%;玉米生长期内总耗水量地面灌最大,渗灌次之,旱地最小。渗灌可明显提高玉米水分生产率,渗灌处理水分生产率平均为1.65 kg/m3,是地面灌的1.2倍,是旱地的1.33倍;两年度渗灌较地面灌平均节水44.4%。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乐滩灌区工程北干渠溯河隧洞段长约1.06 km穿合山煤矿采空区的地质情况.借鉴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的成功处理经验,通过科学分析,对采空区变形和区域内覆岩的稳定性做了评价,论述了输水线路穿采空区段采取全充填压力注浆法的工程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农业灌溉的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灌溉在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灌溉打破了原有水量平衡、水土平衡、水沙平衡和水盐平衡。造成的负面效应有:水污染加剧对物理系统、生物系统(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等)产生负面影响;水资源短缺降低了历史文化景观价值,对社会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应加强流域和区域灌溉水源统一调度,协调灌溉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减小农业灌溉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分析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连续取心井段的岩心,发现了存在浅水湖泊沉积的证据,据此认为馆1+2砂层组属于浅水湖泊沉积,而非单一的河流相沉积.沉积期间,湖盆地形平坦、水体极浅,湖平面受气候影响频繁振荡式升降变化,沉积物表现为氧化、还原环境交替的红灰相间的细粒结构,湖泊沉积构造(如波状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和波痕等)发育.根据岩性、沉积等特征,划分为水道、砂坪、混合坪、泥坪和沼泽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洪水期和枯水期各微相的发育特点和平面展布不同.馆1+2砂层组属于湖相的观点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图5参9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在山东簸箕李引黄灌区开展大尺度区域水土特性参数时空变异性的研究,描述农田排水、地下水、表层土壤中含盐量的空间与时间变化分布趋势和特征,分析其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循环年内,研究区域的水土特性参数之间具有相近的空间变异分布状态和特点,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变异分布趋势与特征。农田排水和表层土壤的含盐量随季节变化的分布状态在灌区上、下游相对稳定,在中游却变化明显;地下水的盐分浓度在整个灌区的分布状况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异性。在春季至初夏时段内,农田排水中含盐量的增加似乎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小,而对表层土壤积盐状况影响较大。研究成果为灌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与农田水土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An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simple criteria, guidelines and models for the preliminary sizing of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SF)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This approach eliminates time-consuming calculations and iterations by providing graphical solutions for wetland system sizing.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for the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new 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ology is checked with data from existing systems and is found to be quite satisfactory. This methodology is combined with simple equations predicting the maximum wetland capacity in summer, so as to assist designers in sizing installations in tourist areas with increased summer population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is methodology,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erformed of the area requirements for wastewaters of various strengths and various design conditions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 The results provide a useful overview to engineers and further simplify the design methodology of new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相似文献   
8.
基于遗传算法和GIS技术的灌溉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介绍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和GIS技术的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由灌区信息管理模块,田间灌溉模拟模块,优化配水模块和GIS模块等组成,具有一定的智能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界面友好,易于操作,为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灌溉管理水平,发展节水农业和精确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位山引黄灌区泥沙淤积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大型引黄灌区 ,渠系泥沙淤积严重 ,泥沙处理困难。通过采用远距离输沙、集中处理沉沙区泥沙、分散沉沙和节水减淤等技术措施 ,减少了渠系的泥沙淤积。对清淤产生的泥沙 ,采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取得了比较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The performance of an on site sewa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system consisting of a septic tank, a gravel filter, a sand filter and soil absorption trenches operated alternatively, was studied in relation to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The system was simulated with the aid of a laboratory scale model. BOD5 and SS removal efficiencies averaged 92.9 and 93.4% respectively. Substantial removal of nitrogen (up to 70%) was achieved due to nitrification followed by denitrification.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found to depend on the comp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ter media and the soil, the hydraulic loading applied and the flow conditions (saturated/unsatur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under consideration is a feasible alternative for on si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domestic sew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