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51篇
化学工业   67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68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34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根据硅粉在碱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硅溶胶的原理,采用水玻璃和氨水做催化剂,对工艺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硅粉用量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得出了制备硅溶胶较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电渗模型中电阻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良,提出串联法代替当前的电势测针法和夹具法,并提出了适用于测量EKG电极电阻的走线法。串联不同长度的电渗土体测量电极与土体间的接触电阻消除了电势测针法中测针与电极之间一段土体电阻值的误差影响,同时避免了电势测针插入土壤对土壤电流分布的影响;串联不同长度的电渗电极测量电极电阻率时消除了夹具法测量时夹具和电极之间接触电阻的误差影响。经试验结果表明:电势测针法所得的接触电阻与串联法得到的接触电阻比值大多在1.3~1.4之间,验证了电势测针法将测针与电极间的一段土体值计入了接触电阻造成所测得的接触电阻偏大,该值的大小取决于该段土体电阻值;串联法对于当前应用广泛的EKG电极并不适用,提出了走线法来测量EKG电极电阻率消除电极板内因嵌入铜制导线电流分布不均的影响,走线法测量结果基本不受电极长度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走线法测量便捷,方便应用于EKG电极生产工艺中,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走线法测量EKG电极所得的电阻率与夹具法得到电阻率的比值大多在8%~10%之间,该比值主要与夹具电极板间的接触电阻相关,夹具和电极板之间的接触电阻仅取决于夹具和电极板,故可利用该比值对先前使用夹具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在许多室内试验和工程中均用到了EKG电极,考虑EKG电极电阻率对整个试验和工程的能耗影响时可参考电阻率比值0.08~0.1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的疏浚工程产生了大量疏浚淤泥。为了研究疏浚淤泥的处理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温州地区的疏浚淤泥进行了分级真空预压联合间歇电渗的加固处理,并对间歇通电的时间及间歇逐级加压电渗进行了研究。试验过程中监测了真空压力、电流、排水量和土表的沉降;试验之后,对土体含水率、十字板剪切强度以及电极腐蚀质量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间歇通电时间越长,土体固结效果越好,但是间歇通电时长超过24 h时,土体加固效果开始减弱;然而,电极腐蚀质量和间歇电渗的平均能耗系数却依然与间歇通电时长呈正相关。此外,分级真空预压联合间歇逐级加压电渗法相比于分级真空预压联合间歇电渗法获得了更佳的土体加固效果,并且其电极腐蚀质量和间歇电渗的平均能耗系数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佘铭钢  刘铮 《化工学报》2003,54(8):1044-1048
采用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多孔介质内的电渗流动行为,探讨了电场强度、多孔介质的孔隙率等对填充床层中电渗流场、宏观电渗流动及传质特性的影响,并以羟基磷灰石电色谱、采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为介质的离子交换电色谱及Blue Sepharose Fast Flow为介质的亲和电色谱分离过程为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证实了上述理论研究的正确性并显示出此方法在发展新型固-液电动分离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化工环保》Vo1.24,No.2,2004,79~82在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时,溶剂萃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两过程均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再生溶剂或活性炭,产生的酚钠溶液可以返回生产过程,或以硫酸、二氧化碳中和回收苯酚。传统的酸中和酚钠过程不仅要消耗大量硫酸等酸性物质,且不可避免地存在酚流失,造成二次污染。采用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处理酚钠溶液回收  相似文献   
6.
针对熔融石英砂与混合油、溴化钙及蔗糖等孔隙液体制配成的3种透明土试样,开展渗流液体与孔隙液体一致或者不一致两种情况下的常水头渗透试验,测得透明土材料在不同孔隙液体、粒径及相对密实度等情况下的渗透率,以及水在3种透明土试样中的渗透过程;并与福建标准砂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开展透明土试样电渗可视化模型试验,初步探讨孔隙液体、渗透率等因素对电渗过程与机理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透明土试样渗透特性不仅与粒径分布、相对密实度等因素相关,而且与孔隙液体种类相关;混合油、溴化钙溶液制配成的透明土渗透率与天然砂土渗透率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7.
张雷  刘玉录 《水处理技术》1997,23(2):105-109
针对海岛风力资源丰富,但用电用水困难的问题,用风力发电-电渗析淡化苦咸水法成功地解决了海岛用电、吃水问题,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港口航道清淤及河流湖泊生态疏浚都会产生大量的疏浚泥,论文介绍了目前处理疏浚泥的各种方法,包括海洋倾倒处理法、排水处理法、固化处理法、加热处理法、真空电渗及动力挤密联合处理法,并分析了其特点。海洋倾倒处理法简单方便,但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排水处理法可以降低疏浚泥的含水量,但不能去除其中的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固化处理法在固化疏浚泥的同时减缓了污染物的溶出速率,可减小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加热处理法将疏浚泥脱水,转化成建筑材料,可以实现疏浚泥的再生资源化,但处理大规模疏浚泥的能力不足。真空电渗及动力挤密联合处理法可快速、高效地排出疏浚泥中的大量水分和污染物,且造价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结构的抗渗及防潮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需要克服的重要技术难题之一。文章研究了电渗脉冲用于混凝土结构抗渗防潮的影响因素,包括电渗脉冲电压、混凝土水灰比、液相中离子浓度,以及脉冲频率等;模拟测试了电渗脉冲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排水与相对湿度变化。研究表明,随着脉冲电压升高与混凝土水灰比增大,电渗脉冲下混凝土渗水量增加;Na2SO4溶液浓度增大时,电渗脉冲作用下混凝土渗水量增加;脉冲频率对混凝土渗水量影响不大;研究亦显示电渗脉冲作用下混凝土排水效果明显,混凝土相对湿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通电方式对电渗加固软土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型电渗试验装置,进行持续通电、逐级增加电压、逐级降低电压以及电流衰减增加电压四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研究通电方式对电渗排水加固效果的影响,探索对电渗加固有利的通电方式。记录试验过程中排水量、电流、有效电势、排水速率等指标,检测试验结束后土体抗剪强度、含水率。试验结果表明:电流衰减时增加电压通电方式使电流保持较高水平,能排出较多的水,所得十字板抗剪强度最高,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持续通电方式、逐级增加电压方式,逐级降低电压通电方式处理效果不理想;电势在阳极处损失较大,逐级增加电压以及电流衰减方式在处理的后期能保持较高的有效电势,相比持续通电方式有效电势高出约15%。因此采用电流衰减时增加电压能发挥较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