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9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9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和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的累积释药率,并分别对其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12h的累积释药率为83.22%,释药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在人工胃液中12h的累积释药率为55.42%,释药模型为Higuchi方程.相较于人工胃液,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2.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9-10):2375-2385
Abstract

Gold was selectively precipitated with solution of persimmon extract which contains persimmon tannin, a kind of polyphenol. Quantitative recovery of gold was achieved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hydrochloric lower than 0.5 mol · dm?3.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a digital micrograph of the filtered cake indicated the formation of gold particle during recovery process. High selectivity of persimmon extract is ascribed to the reduction of Au(III) to elemental form.  相似文献   
3.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甜柿果实硬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甜柿果实硬度的数学模型,评价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甜柿果实硬度的应用价值。果实硬度采用果皮脆性、果皮强度和果肉平均硬度作为评价指标。在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400~2 500 nm),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导数处理、不同散射及标准化处理的甜柿果实硬度定标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果皮强度和果皮脆性,采用最小偏二乘法、一阶导数处理和标准多元离散校正处理建立的定标模型预测效果较好,RP2分别为0.858和0.862,SEP分别为0.094和0.157,RPD分别为2.47和2.63。对于果肉平均硬度,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一阶导数处理和标准正常化和去散射处理建立的定标模型预测效果较好,RP2为0.82,SEP为0.063,RPD为2.35。因此,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可用于甜柿果实硬度的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柿子单宁作为一种啤酒澄清剂,对啤酒的澄清度,色度,浊度、总多酚、蛋白质含量、TBA值及苦味质的影响程度,比较分析了添加柿子单宁的发酵液及添加硅藻土的发酵液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当单宁的添加剂量为70 mg/L时,发酵液的各项指标者合格,并且优于添加硅藻土的发酵液.同时发现添加柿子单宁明显提高啤酒的稳定性和抗老...  相似文献   
5.
自然发酵柿果醋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自然发酵的柿子原浆果醋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分离鉴定了63种化合物,它们分属于酸类、醇类、醛酮类、酯类、酚类、烃类以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采用面积归一法对所测的柿果醋的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鉴定的63种化合物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7.99%,酸类占61.25%,醇类占10.91%,醛酮类占9.66%,酯类占8.70%、酚类占6.13%。其中主要酸类成分为以乙酸和异戊酸为主,醇类以β-苯乙醇、异戊醇、萜烯醇为主,醛酮类成分以3-羟基-2-丁酮为主,酯类以乙酸异戊酯为主,酚类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主。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自然发酵柿子原浆果醋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6.
魏宝东  梁冰  张鹏  李江阔  陈绍慧 《食品科学》2014,35(10):236-240
目的:探讨冷藏、冰温贮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采后柿果硬度和软化相关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与冷藏处理相比,冰温贮藏有效抑制了乙烯生成,抑制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淀粉酶活性的增加,抑制了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升高,延缓了果肉硬度的降低,而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柿果实硬度的保持、抑制PG、Cx、淀粉酶活性升高的作用好于冰温单一贮藏,因此,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是保持柿果实硬度较为适宜的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柿子皮提取物(persimmon peel extracts,PPE)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的抗氧化评价方法以及Fe2+-H2O2或Fe2+-VC诱导的离体鼠肝线粒体损伤模型。结果显示:PPE具有良好的总抗氧化活性、还原力、脂质过氧化抑制力以及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IC50值分别为57、137、425μg/mL;另外,PPE能显著地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肿胀、蛋白氧化和ATPase活性降低。说明PPE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新原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柿单宁对胰脂酶活性和胆固醇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及柿单宁与胆汁酸、胆固醇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柿单宁对胰脂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concentration,IC50)为(0.445±0.021) mg/m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0.406 mg/mL;柿单宁对胆固醇酯酶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42±0.017)mg/m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0.488 mg/mL。不同质量浓度的柿单宁对胆酸(cholic acid,CA)、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都有一定的结合能力,10 mg/mL的单宁与CA、DCA的结合率分别为58%和94%;柿单宁对胆固醇胶束化溶液有较强的结合能力,0.20 mg/mL的单宁对其抑制率达到了67%。另外,在不同的pH值下,柿单宁对胆固醇都有一定的结合作用,其中pH 7.0时的结合能力明显强于pH 2.0时的结合能力。总之,柿单宁可抑制胰脂酶活性和胆固醇酯酶活性,并与胆固醇和胆汁酸结合,减少胃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这可能是柿单宁在体内发挥强降胆固醇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混菌发酵对柿子酒风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果酒酵母和安琪干酵母混合发酵对柿子酒风味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蔗糖调节柿子果汁含糖量20°Bx,果酒酵母和安琪干酵母混合菌液接种量为5%(1∶1),添加碳酸氢钠溶液调整pH值为5,在28℃发酵8d,酿制出外观澄清透亮,风味独特,品质稳定的柿子果酒。GC-MS分析表明,混菌发酵制成的柿子酒中乙醇的相对含量高于其他2种酵母单菌发酵制成的柿子酒,高级醇种类及含量均低于其他2种酵母单菌发酵制成的柿子酒;酯类物质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其他2种柿子酒;混菌发酵对柿子酒风味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柿果多酚对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柿果多酚调节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作用。方法:高脂血症模型建立成功后,选取雌性昆明小鼠80只进行实验分组,以正常小鼠为对照A组和B组各10只,对高脂对照组、柿果多酚高、中、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阳性药物对照组各12只,实施各口只不同灌胃处理。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质过氧化物(LPO)、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活性(HL)。结果:柿果多酚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TC、TG、LDL-C、LPO、肝组织FFA(P<0.01),对HDL-C提高不显著,能显著提高血清SOD及肝组织LPL、HL活性(P<0.01)。结论:柿果多酚可通过调节机体脂代谢减轻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硬化(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