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6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油气聚集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盆地自新生代以来,曾先后受到不同方向张应力的作用,造成了不同时期构造体系的交叉叠合.中中新世以来构造运动强烈,并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平凹陷的剧烈断裂和断陷活动始于始新世,并在同期沉积了巨厚的文昌组.晚渐新世以后,由于断裂活动非常微弱,在成熟的烃源岩与其上地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油源断层,因而自生自储、近距离运移可能是开平凹陷油气聚集的基本特征.在凹陷内部,因重力滑动和欠压实泥岩共同作用所形成的KPll-1构造带可能是该区最具有油气远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李玥  王文威 《新建筑》2010,(3):54-57
通过简述汶川博物馆设计概况,分析研究了其设计思想和特点,展现了汶川博物馆作为标志性文化建筑所具有的羌族地域特色。博物馆形体简洁、厚重,传承了羌族建筑的精髓,延续了羌族的传统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浅谈开平市治涝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开平市自然地理条件、洪涝灾害的特点和治涝工程的现状,以及规划治涝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提出了涝区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薛婧  段威 《建筑创作》2020,(1):91-97
碉楼起源于明清时期,在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碉楼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呈现出多样的建筑风格。开平碉楼产生与发展的时期特殊,深受多元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防御性的基础上又呈现出独特的景观价值,是中国乡土建筑与西方建筑风格的融揉。碉楼作为聚落的一部分与山水林田和谐交融,是防御危机与守望风景的载体。本文试从聚落空间、建筑样式、景观风貌三个层面出发,分析开平碉楼的发展过程,总结出开平碉楼聚落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钱家营矿西翼高温场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开平煤田钱家营矿西翼地温异常的控制因素,从区域地层、矿井构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大地热流、异常岩浆热等方面,分析了其对钱家营矿区高温场的影响。基于井田地质背景,结合相关的测试数据确定了井田内高温场的发育范围及其受控机制。结果表明:钱家营矿西翼构造具有完整的单斜块体特征,煤系上覆厚层第四系的阻隔,叠层式地层组合以及含水层层间较弱的水动力联系等因素是导致矿区西翼地温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勘探程度低、结构复杂的陆相湖盆中,单纯依靠地震相分析沉积相的方法很难形成从源到汇的系统性认识。文中尝试将"源-渠-汇"耦合的思想运用到陆相湖盆沉积体系研究中,通过运用古地貌、古水流、层序地层、地震相分析等手段,从成因角度全面分析沉积物来源、输送渠道和沉积形式,并形成相应的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逐级深入的分析方法。基于二维地震资料,总结出了开平凹陷文昌组长轴方向沉积相演化规律:早期,各次洼分隔,发育近源沉积扇体;中期,水体连片,开平主洼成为沉积物汇聚中心,发育中深湖相沉积;晚期,来自西部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在开平主洼广泛沉积。依此判断,开2构造带文昌组储盖条件良好,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阴劼  杨雯  孔中华 《规划师》2015,(1):90-94
传统村落具有规模较小、景观点数量众多且分散、景观层次丰富和生产与生活性路网发达的特点。采取微观视角下的观景路线选线方法,在已有路网基础上提取最佳观景路线对于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之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探索基于Arc GIS的空间视域选线方法:首先,通过要素提取分析和对象特征分析,建立要素数据库、界定景观的观赏效果,以景观数量多且质量好的点为最佳观景点;其次,综合利用Arc GIS表面、三维、缓冲分析工具在生产与生活性道路上分析各观景点的景观数量和质量,判断最佳观景点;最后,利用网络分析工具选取最佳观景路线。最佳观景点及最佳观景路线的选择有利于优化村落游赏规划、调整遗产保护范围,为遗产区管理和遗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滔  王展 《重庆建筑》2007,(3):32-35
本文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基础知识,从地域建筑学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碉楼及其所处地域的人居环境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从建筑单体入手讨论了碉楼自身空间结构、功能、形态和建造方式,从而完成从地域到建筑个体的认识过程。这是对巴渝传统城镇发展演变及类型建筑演化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立明  于莉 《华中建筑》2008,26(12):220-223
作为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艺术特征。该文使用图示语言分析开平碉楼屋顶的形式与风格特征,探讨开平碉楼建筑所蕴涵的中西交融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0.
开滦矿区煤岩动力灾害的构造应力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空心包体地应力测量方法进行了开滦矿区地应力测试,系统分析了开滦矿区地应力场的类型、作用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开滦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底板突水等煤岩动力灾害与矿区地应力场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开滦矿区地应力场属于大地动力场,地应力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且属于高应力区。矿区地应力场的量值和方位受开平向斜的控制,开平向斜轴部区域应力值最高,随着远离轴部,应力值逐渐降低;最大主应力方位与开平向斜轴部走向近似垂直。构造应力场对开滦矿区煤体结构、瓦斯参数、煤体渗透特性等具有控制作用,开滦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发生在地应力值最高的开平向斜轴部区域,底板突水发生在地应力最低的开平向斜翼部区域。开滦矿区煤岩动力灾害具有统一的构造应力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