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91篇
  免费   1656篇
  国内免费   1224篇
电工技术   2527篇
综合类   2605篇
化学工业   3405篇
金属工艺   1352篇
机械仪表   2598篇
建筑科学   3061篇
矿业工程   1535篇
能源动力   539篇
轻工业   3204篇
水利工程   953篇
石油天然气   1624篇
武器工业   216篇
无线电   68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76篇
冶金工业   1513篇
原子能技术   178篇
自动化技术   8972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716篇
  2022年   638篇
  2021年   833篇
  2020年   782篇
  2019年   993篇
  2018年   471篇
  2017年   834篇
  2016年   978篇
  2015年   1297篇
  2014年   2482篇
  2013年   2222篇
  2012年   2480篇
  2011年   2547篇
  2010年   2488篇
  2009年   2599篇
  2008年   2895篇
  2007年   2284篇
  2006年   2084篇
  2005年   2305篇
  2004年   2078篇
  2003年   1731篇
  2002年   1365篇
  2001年   1095篇
  2000年   810篇
  1999年   555篇
  1998年   579篇
  1997年   421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323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25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鉴定中国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研究关键酶的特征与作用机制有利于提高白酒的优质品率。方法:本研究用形态学和生理学、16S rRNA、gyr B基因和antiSMASH分析的方法对酒曲中的一株微生物进行了验证;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子建模的方法获得了羧酸酯酶的3D模型,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了该菌株的羧酸酯酶的机理。结果:该菌株为产羧酸酯酶的革兰氏阴性菌Pb1(MW580690);该菌株呈现典型的S型生长曲线,产物曲线为S型,羧酸酯酶活化最优pH范围为5.0~9.0。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he21A为该酶具有催化活性的主要氨基酸,水解三丁酸甘油酯为丁酸和甘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丁酸甘油酯经过构象变化被转移到催化中心后,进一步被加工;酶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相互作用表面有利于配体向下转移,进而从疏水性通道释放产物到的酶表面。结论:产羧酸酯酶的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并为羧酸酯酶水解三丁酸甘油酯类物质的底物识别、转移和催化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3.
4.
李子长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8):118-119,122
详述了巷道快速掘进的影响因素,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S”形切割工艺和螺旋线切割工艺下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S”形切割轨迹下巷道顶板以及两帮受力稳定,便于巷道的维护,可实现快速掘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现代电子技术》2015,(8):142-144
在此阐述了利用光敏电阻寻找直射太阳的原理,以STC12C5A60S2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自动太阳能跟踪器。太阳照射情况通过太阳能电池板4边上的4个光敏电阻测得,经过放大后输送到单片机,在单片机内由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电池板需要偏移的方向和角度,最后通过2个伺服电机对电池板左右和上下偏移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在烧结厂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活性炭的高温再生过程中,会形成单质S。单质S被洗涤时,会形成S胶体进入制酸废水。S胶体因具有强粘结性,若不去除,易导致设备堵塞。因此,需系统分析单质S的形态特征,并开发针对性的去除技术。本文采用Raman、FTIR等方法分析单质S的形态,利用浊度法分析S在废水中的变化特征。基于电荷中和的原理,利用S胶体与废旧活性炭粉的复合实现快速分离,S胶体去除率可达99%以上。新方法的应用避免了S胶体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和后续制酸系统,且分离后的活性炭粉复合物可返烧结做燃料使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某石化公司SZorb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在大型化后,生产运行两年来先后遇到:细粉收集器D-117下料不畅、再生负荷低导致再生器操作困难、脱硫困难导致产品硫含量持续超标等问题;通过仔细分析各运行参数,最终将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各项问题逐一解决。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β受体阻断剂新药(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采用3-吗啉-4-氯-1,2,5-噻二唑为起始原料,经水解反应得到中间体1(3-吗啉-4-羟基-1,2,5-噻二唑)。中间体1与R-环氧氯丙烷发生醚化反应,经后处理及重结晶得到中间体2 {(R)-4-[4-(环氧乙烷-2-基甲氧基)-1,2,5-噻二唑-3-基]吗啉}。中间体2经胺化反应、马来酸成盐及重结晶得到(S)-马来酸噻吗洛尔。(S)-马来酸噻吗洛尔经游离、纯水转晶得到符合药典标准的(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总收率14.05%且e.e.值为99.66%。最终成品经IR、1H-NMR、13C-NMR、MS、TGA、DSC表征,并优化各步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三乙胺为醚化反应缚酸剂75 ℃反应最佳;以乙醇为胺化反应溶剂46 ℃反应16 h最佳;S-噻吗洛尔的转晶拆分以水作溶剂,比传统不对称合成工艺安全稳定,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