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63篇
化学工业   9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343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60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篇
冶金工业   30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仲谋教授的新著《宋词欣赏教程》,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系列”中的一种。该书共8章,既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学体系,又多有创新出彩之处;对于词的艺术个性有深刻的把握和精当的阐发;又善于引导学生,循循善诱。该书既是教材,亦具有学术专著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岑参以边塞诗闻名于中国古代诗坛,同时他的山水写景诗写得也毫不逊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其清淡、清新、清旷、清丽的“四清”并行的艺术风格尤为突出。由于历史和个人原因,岑参的山水写景诗历来鲜为人知,但这并不能否定其特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在明末和清代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图书翻译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总结了这一时期西学翻译的历史概况,阐述了东西文化交流中翻译图书的重要作用,以及历史上有识之士对于西学翻译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唐代背景古装剧,其男装服饰设计基于历史,可为戏服研究所借鉴。文章基于《长安十二时辰》影视、小说及相关文史资料,运用图像学原理,对该剧的影视男装进行探析。研究认为:《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男装设计可圈可点,无论是款式、色彩还是图案甚至服饰搭配都较为严格遵循唐代服饰制度,整体上符合唐代服饰特点;《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部分服饰细节上仍有错误,如李必冠帽的使用上,但瑕不掩瑜;《长安十二时辰》中胡服的设计和使用在颜色和图案乃至穿用人群上都较为灵活,表现了唐代文化的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5.
余勇  张瑞霞  张悦 《中国陶瓷工业》2007,14(6):44-45,52
陶瓷器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造型”的艺术创造。每个时代的陶瓷造型都会有所不同。宋代是瓷的时代,此时陶瓷造型追求一种质朴静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风度和追求的美学境界。本文试图从宋代当时社会政治生活和生产、制瓷工艺的发展、审美观等几方面对宋代陶瓷造型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两《唐书·(车)舆服志》是专门记载唐代舆服制度的重要文献,其中所描述的佩饰制度是唐代舆服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对不同阶层人们的佩饰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是统治者维护其政治秩序的关键性标志。文章从鱼符与鱼袋制度、腰带制度、佩绶制度几个方面对唐代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沈佺期、宋之问在唐代已齐名并称,南宋严羽首次明确提出沈宋体,但并未对这一概念作出具体解释。沈宋体的体,为体性之体,是诗人创作风貌的总括,考历代文献中的有关评述,并结合沈、宋诗作加以辨析,则沈宋体的具体内涵可概括为精于声律、语言清丽、情多兴远。  相似文献   
8.
西周时期的“礼射”,是射箭比赛与西周尊礼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研究发现:西周的礼射不仅具有军事功能,而且具有教育教化作用,随着“礼”与“乐”结合的深入,礼射在西周末期成为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具有娱乐性,其完善的竞赛规则和程序更是我国早期竞技体育运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史上许多重要风格的产生常常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某些变化产生紧密联系,即艺术风格的转变不仅仅是其内心自律性的产物,更与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境有关。南宋由政治巨变带来的社会动荡,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反映。本文通过对宋室南渡后南宋社会生态环境的考察,了解南宋山水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说明南宋山水画之清远雅洁、雅俗通融的特征与画家们的生存环境、相关赞助群体以及地域、文化变迁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朝刘宋时期,郑玄易学被官方舍弃,影响力衰微。而到南齐时,郑玄易学却出现复苏的迹象,这有赖于南齐官方的扶植,同时也与刘碱对郑玄易学的传播有关。刘撇易学体现了比较明显的宗郑的风格,所谓的“刘瓛承马、郑”的真实含义在于其易学中注重对郑玄易学中注重义理的解经体例的传承。这体现南朝时期学者对待郑玄易学的态度。刘瓛的出现对于郑玄易学在南朝的传承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