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89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50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4篇
冶金工业   47篇
自动化技术   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great number of complex electronic devices are now part of our everyday lives. While many of us learn to handle these products by trial and error; others, especially older users with little experience in using electronic devices, need support. In order to allow the user maximum flexibility in terms of learning time and location, a training programme is presented which is implemented as part of the software embedded in the product itself. Particular focus is placed on the effect of adaptive training on learning. In this study, the training versions differed in their ability to adjust their complexity to the user's experience (adaptive user interface complexity) and their capability to support the learner by prompting them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adaptive training advi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justment of complexity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users’ experience: elderly users who trained with an adaptive interface were more successful in learning to use a mobile phone. Adaptive training advice, however, was found to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earners’ success and reduced their self-efficacy. This work offers guidelines on how to design integrated training application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hat successfully help elderly users with little prior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2.
利用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采集了190名60~75岁的陕西地区老年男性人体数据,应用SPS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提取了能够全面反映该群体上体体型特征的长度因子、宽度因子等6大因子,胸围、腰围、腹围、身高、背长、前腰节长、肩斜角、肩宽、后腰节长、颈围10个特征指标及AX、BX、CY、BY等4种体型.为男性老年上装结构设计提供了合理可行的人体部位数据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例如在很多国家跌倒是造成老年人因伤致死的最大原因,因此如何对老年人进行自动摔倒监测就成为养老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室内摔倒监测领域中,基于可穿戴设备和基于环境传感器等主流摔倒监测方法面临着设备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鉴于此,将人体姿态估计引入摔倒监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2D视频的摔倒监测算法。首先利用OpenPose数据集提取原始数据中人体关节的位置;其次利用这些具有增强特征的数据构建静态分类模型和动态分类模型;最后,在3个公共摔倒数据集上进行模型训练和摔倒监测的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摔倒监测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德平衡理论,探讨了老年人公交出行行为及态度改变的机理.基于老年人出行行为特性机理分析,从平衡理论的视角,构建老年人公交出行的"P-O-X"三角平衡模型,研究老年人为获得良好的公交出行体验,在态度关系链上选择比较容易改变的关系加以转换的平衡状态调整机理.以北京市南磨房周边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开展老年人公交出行行为和意愿调查,并建立老年人错峰出行意愿模型,量化分析非平衡状态与平衡状态转换过程.结果表明:69%的老年人愿意通过调整公共交通出发时刻,将不平衡状态转化成平衡状态,可为老年人出行机动性改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对甘肃省某村庄的20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深度访谈,分析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网的构成。研究表明,农村留守老人获得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内部,从邻居和其他亲属中也能获得一些社会支持;子女、配偶是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网的核心成员,但外出子女主要提供物质支持,配偶、没有外出的儿媳在生活照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子女外出务工使留守老人获得了较多的物质支持,获得的情感支持很有限;农村留守老人的朋友圈和邻居圈是重合的,邻居、朋友是留守老人交往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6.
老龄化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老年人交往需求差异化的角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和研究,归纳分析了老年人群体住区交往的特征,整理出老年人对交往空间的行为偏好。研究成果对完善住区建设、提高住区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坐起-站立是平时生活中最常出现的动作之一。对于下肢功能不断衰弱的老年人而言,坐起-站立过程中常会发生跌倒。文章主要研究的是老年人坐起-站立过程中足底压力的动态特征与身体平衡能力的关系。本次实验在马连洼社区(北京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社区之一)进行,项目组共搜集到128例数据,其中男性51人,女性77人,年龄都不小于65岁。利用平衡能力测试对老年人群进行评分,分为正常组、低风险组、中等风险组、高风险组4组。实验时,要求所有的实验对象以最舒适的状态完成坐起-行走动作。左右足的足底压力和力矩数据被记录,并且被样本熵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左右足的足底压力和力矩变量的样本熵的统计特性具有差异,并且在不同老年人群的足底压力和力矩之间也存在差异,尤其以下变量的样本熵在不同组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行走过程中左足在内外侧方向的足底压力(LFx,P=0.049)、在前后方向的足底压力(LFy,P=0.025)、在垂直方向上的足底压力(LFz, P=0.036),行走过程中右足在前后方向上的足底压力(RFy,P=0.043)、在垂直方向上的足底压力(RFz,P=0.006)、在内外侧方向上的力矩(RMx,P=0.041)。以上结果表明,在采集和分析老年人的足底压力数据时应该分开处理。  相似文献   
8.
Research on elderly people's ICT acceptance and use often relies o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framework, but has been mostly limited to task-oriented uses. This article expands approaches in technology acceptance and use by developing a model to explain entertainment-related uses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by elderly people. On a theoretical level, we expand the TAM perspective by adding concepts that act as barriers and/or facilitators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namely technophobia, self-efficacy and previous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with technology. We develop an expanded TAM by testing the role of these concepts in two studies on entertainment media technology. In Study 1, we investigate behavioural intention to use 3D cinema among N?=?125 German elderly media users (Age 50+). In Study 2, we focus the actual use of a computer game simulation by N?=?115 German and US elderly media users (Age 50+). Findings in both studies point towards the central role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here modelled as enjoyment, as the reason for elderly people's use and acceptance of entertainment media technology. Perceived ease of use is seen as a precondition for enjoyment, particularly for interactive media.  相似文献   
9.
李永锋  姜晨  朱丽萍 《包装工程》2016,37(16):103-106
目的提高老年人对手机界面的用户体验。方法以老年人手机界面中的启动图标为研究对象,根据Android系统中手机界面图标的设计规范,围绕48×48 px,72×72 px,96×96 px 3种常见图标尺寸,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手机图标的可用性进行研究。结论手机图标的设计应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并应兼顾界面的整体美感,只有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李永锋  柏锦燕 《包装工程》2016,37(24):119-123
目的为了满足老年用户的感性需求,提高其使用网页时的情感体验。方法基于感性工学原理,在感性意象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粗糙集理论,构建知识表达系统,然后通过属性约简和重要度计算得出对感性评价贡献较大的设计要素,并通过规则的提取,得出相关设计原则。结果在老年人网页设计中,影响老年用户感性意象"简洁的—繁琐的"的最大的设计要素为网页布局,其次为标题文字的大小、内文文字的大小以及超链接样式。结论老年人网页设计应该注重界面的简洁,要对网页的布局、超链接及文字的大小重点考虑。研究结论可为老年人网页界面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