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0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582篇
电工技术   390篇
综合类   753篇
化学工业   882篇
金属工艺   183篇
机械仪表   377篇
建筑科学   760篇
矿业工程   372篇
能源动力   382篇
轻工业   547篇
水利工程   3741篇
石油天然气   899篇
武器工业   24篇
无线电   2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6篇
冶金工业   161篇
原子能技术   112篇
自动化技术   23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山区峡谷,底流消能工长度方向工程布置往往受限。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跌坎深度10cm,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变化时,池内水流流态、底板时均压强及脉动压强不均匀系数的变化对消力池池长的影响。成果表明:流量Q=12L/s,相对于传统的底流消力池,突扩宽度由5cm依次增加到10、15、20cm时,消力池池长缩短长度分别为24、27、29cm。  相似文献   
2.
3.
咸红伟 《石油沥青》2015,29(1):58-60
结合广珠西高速路面超薄磨耗层的具体应用,论述了超薄磨耗层对原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关键技术控制等。  相似文献   
4.
张晓锐 《煤炭技术》2015,34(2):223-225
传统TBS在使用中又存在着处理粒度范围窄、入料浓度要求较高、可控参数少、对于难选煤的处理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增加倾斜管,采用脉动水流与干扰沉降相结合,底部增加旋流分选的措施,达到增强其适应性,改善处理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泰和县槎滩陂修建于公元937年,在牛吼江上游一个急拐弯处用土木作坝截流,顺应弯道河势开挖一弧形引水河段,利用弯道水流运动特性,灌渠引水口正面引水、陂坝侧面溢流,保障了工程防洪安全、运行可靠.为了保障陂坝下游河道农业用水和河道生态用水,在槎滩陂下游3.5km修建碉石陂,买山置田准备了陂坝维修管理的材料和经费.逐步建立了一乡绅大户为陂长、受益农户广泛参与的管理制度.一千多年来盛久不衰、活力无穷,经过不断维修改造,现在灌溉农田3000hm2以上.槎滩陂是我国古代农业灌溉文明的代表性工程,是人水和谐相处的杰出典范,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直角折线堰不同前堰、侧堰长度的变化情况下的过流能力和过堰水流形态。直角折线堰作为亲水设施,当前堰、侧堰长度以及展长变化不大时,其过流能力相差仅为10%左右,对河道的行洪安全没有根本性的影响;不同的前堰、侧堰长度变化情况下,过堰水流在堰顶、堰后的水舌形态以及下游水流跌落后所形成的水冠均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将其进行不同的组合布置,客观上使得过堰水流相互交错、水股相击,能够营造出和谐美丽的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采油工程水资源利用率,技术人员常利用采出的地层污水进行除油、除污处理后再回注入地层。本文以陶瓷膜为除油、除污核心分离组件,考察了物料流速、物料温度、压差、陶瓷膜孔道孔径对除油、除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油田回注水满足回注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9.
奥陶系灰岩+厚隔水层夹薄层灰岩+煤层的地层结构模式是我国石炭二叠系煤田带压开采的典型存在形式。尽管隔水层巨厚,由于其中夹有薄层灰岩含水层,导致深部开采时突水灾害仍然频发。由于突水系数的局限性,依据隔水层厚度、底板破坏带高度与奥灰导升带高度之和、突水系数将底板隔水层类型综合划分为极薄、薄、中、厚及巨厚5种类型,淡化突水系数在极薄、厚及巨厚隔水层中的应用。阐述了薄层灰岩在串连奥灰与煤层形成水害的独特作用,定义了深部底板奥灰及薄灰水害概念及突水模式,总结了其五维度特征,概括为充水水源的总源递进、充水通道的面状分散、充水强度的台阶增长、充水时间的滞后出水、充水水源水质的交换吸附,阐明了奥灰水渗透、扩容、压裂、导升经薄灰中转储运形成面状散流的突水机理,提出了相应的突水危险性评价公式P_03σ_3-σ_1-P_p+R_m。针对巨厚隔水层且传统井下底板加固甚至区域治理仍无法完全控制深部突水的现状,创新了全时域与全空域四维度奥灰及薄灰水害的"全时空"综合防治理念,空域上井上下相结合、奥灰及薄灰多层次区域治理与井下薄灰钻孔探治验相结合的全空间多层次立体网状防控布局,创建了全空域立体交叉网络探查、治理、验证、补充的"全空域"立体防治模式,形成了条件评估、探治验补、检验评价、监测保障的全时域"四位一体"技术质量控制流程,创立了"四位一体"立体网状全时空深部底板奥灰及薄灰水害防治方法。以邯邢矿区梧桐庄井田2603工作面为工程案例,确定奥灰顶面以下40~60 m和20~30 m、薄灰大青和山伏青灰岩为目标实施多层段地面超前区域治理及补充治理,配合野青和山伏青为目标井下补充治理和验证,形成立体网络治理;采用奥灰薄灰水文地质条件评估确定治理目标,用地面区域探查治理、补充探查治理以及传统井下查缺补漏验证前期治理效果,以治理效果检验、底板完整性评价、突水危险性评价、涌水量预测、排水能力评价等全面评估能否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取水文监测、微震系统、矿压系统等综合监测手段紧盯薄层灰岩关键层,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镉柱、水样流速、实验室温度对镉柱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氮的影响,优化实验得出最佳实验室条件是:2-5 mm镉粒,填充量为40 g,水样流速为6 m L/min-8 m L/min,实验室温度都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