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1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38篇
矿业工程   35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提出一种符合OSI标准的数据国家码(DCC)编码方案,以解决互连网际的全网编址问题。这种方案不仅适用于X.25广域网和各种局域网的网络互连,而且也适用于任何使用OSI_CLNP协议的网络互连系统。  相似文献   
132.
针对高压驱动电路控制提出了新的具有很大驱动电流和很小静态功耗电平移位栅电压控制电路.该电路主要利用二极管的反向工作特性,结合正反馈电路,分别为输出APMOS管和NMOS管提供可靠栅驱动信号.该电路采用CSMC的0.5μm工艺实现,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平转换功能得到实现,且转换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3.
薛建军  闫昇  杜波 《煤矿机械》2011,32(8):54-55
液黏传动是利用油膜的剪切力传递动力的一种新型传动方式,动压承载力对于油膜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油膜动压承载力进行求解,得到承载力与油膜厚度以及摩擦片沟槽形状的变化曲线。并利用液黏传动实验台对油膜压力场进行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4.
分析研究了板坯连铸机结晶器专家系统,并根据多年现场维护使用经验,总结了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5.
利用含相关校正能的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原子簇模型Co<,4>P<,30>余种可能存在构型在二、四、六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频率计算,确定了8种稳定构型.从其能量、结合能、几何参数、过渡态及成键等方面对其稳定构型分析,结果显示,8种稳定构型主要是三角双锥和类螺旋桨两种结构,在二重态和四重态中最...  相似文献   
136.
研究了衬底温度从-20~20℃下射频磁控溅射A1N薄膜的择优取向程度.利用X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对A1N薄膜的晶体结构、租糙度及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衬底温度低于0℃时,AIN薄膜中的(100)衍射峰消失,A1N薄膜以(002)面择优取向生长.当衬底温度降低时,AIN薄膜的晶粒大小和表面粗糙度减小.AIN薄膜在0℃下沉积具有最佳的择优取向程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37.
油气藏流体类型是勘探阶段产能评价及储量规模落实、开发阶段开发方案制定的关键影响因素,井场随钻快速识别油气藏流体类型能进一步加快勘探开发节奏,具有重要的意义。渤中凹陷西南环M构造太古界潜山油气藏流体类型比较复杂,结合PVT相态分析结果,从油气藏流体类型识别常用方法中优选出四组合参数判别法及φ1参数判别法在研究区进行随钻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标准化随钻气测数据利用四组合参数判别法及φ1参数判别法对研究区太古界潜山油气藏流体类型识别一致性不高,而基于井场测试组分数据识别一致性高、效果好。建立适于研究区的井场测试组分数据与标准化随钻气测数据之间的拟合关系,实现了潜山油气藏流体类型随钻快速识别,在渤中凹陷西南环M构造太古界潜山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8.
对大规模风电接入区域的电压问题提出优化控制措施.首先分析目前3种主流的风电机组的无功电压特性、大型风电场接入区域的电压波动机理以及含大规模风电区域电压的空间特性.其次推导出电压/无功灵敏度系数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基于该系数提出大规模风电区域电压优化控制目标和优化控制流程.最后对国内某含大规模风电区域实际电网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取优化措施后能以较少的调压手段有效提高大规模风电区域电压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39.
140.
杜波 《砖瓦》2012,(6):32-3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砖瓦企业的生产由原始的生产劳动密集型,不断融入了科学技术的元素,使企业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企业的生产管理更加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实现了产量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