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9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2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伍玩秋 《电工技术》2017,(7):112-113
在对比串级调速、调压调速、电磁调速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优化变转差率调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使用电热水器所引发的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做好事故的防范工作,一要了解事故带来的严重危害;二要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三要掌握防范事故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自动化控制下机械手臂运动轨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械手臂运动轨迹进行优化控制,能改善机械手臂的自动控制性能。为了提高机械臂的控制稳健性,提出一种基于变结构模糊PID控制的机械手臂运动轨迹优化控制模型。首先采用末端效应逆运动学模型构建机械手臂的运动规划约束参量数学模型,采用七自由度运动空间重构方法建立机械手臂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然后通过纵向定常运动,分析建立机械手臂整定控制目标函数,求解机械臂在抓取作业过程中的最佳导引控制律,采用变结构模糊PID控制方法进行运动轨迹的误差修正,实现机械臂自动控制优化。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控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机械手臂运动轨迹控制的精度较高,对机械臂位形变化轨迹的预测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影响电动机系统节能效果的因素,并详细介绍了传统电动机节能技术和现代电动机节能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等静压工艺制备出30Cr13Cu4粉末不锈钢,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时效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含Cu不锈钢材料组织均匀,相对密度为98.5%;固溶处理后,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基体上析出的碳化物数量增加,尺寸长大,同时还伴随析出了纳米ε-Cu相,硬度先增加随后降低;较低的时效温度和长时间保温析出的碳化物具有较大的二次硬化效果。520℃时效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的硬度不断提高,保温14 h的硬度为52.1 HRC。  相似文献   
16.
以TC4钛合金球形粉和石墨烯纳米片为原料,通过低温高能球磨使石墨烯均匀分散于钛合金粉末基体上,采用热等静压工艺使复合材料烧结致密.研究了热等静压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等静压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而塑性提高,900℃热等静压时热导率取得最大值;与未添加石墨烯的纯钛合金相比,复合材料强度和热导率提高而塑性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十分广泛,总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过热故障的原因及常用处理方法对电机的维护人员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伍玩秋 《电工技术》2005,(8):59-59,62
介绍了电机制动分类及常用电机制动方式的比较,提出了电机制动方式选择应该遵循安全性、适用性、效益、创新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透明陶瓷具有与单晶材料相媲美的光学、力学和热学等性能,被广泛应用在透明装甲、红外窗口、高功率激光器、白光照明、医学诊疗等民用和军事领域。影响透明陶瓷光学透过率的主要因素是气孔,而热等静压(HIP)后处理是消除气孔,获得高质量透明陶瓷的有效办法之一。本文综述了近期利用热等静压技术研究透明陶瓷取得的成果和提出的一些机理,进而对热等静压技术开发透明陶瓷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M390粉末不锈钢进行淬火、冷处理和低温回火,研究了热处理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处理降低合金中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大幅度提高材料硬度和抗弯强度;1 180℃淬火试样冷处理后,随回火次数的增加,单位面积碳化物颗粒总数和平均粒径增加,硬度下降,一次回火后硬度达到61.1 HRC;1 130℃淬火试样冷处理后,随着回火次数增加,单位面积颗粒总数不断增加,平均粒径和硬度下降,一次回火后硬度达到60.0 HRC;淬火温度和回火次数对抗弯强度影响不大,合金抗弯强度为4 000 MP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