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4篇
电工技术   104篇
综合类   78篇
化学工业   109篇
金属工艺   35篇
机械仪表   84篇
建筑科学   81篇
矿业工程   33篇
能源动力   35篇
轻工业   87篇
水利工程   30篇
石油天然气   66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1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篇
冶金工业   84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10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叶航  刘琦  彭勃  罗聃 《热力发电》2021,50(1):74-81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纳米颗粒因具有良好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能够强化CO2捕集传质性能而备受青睐,其可增大胺法吸收CO2过程中的传质系数并减少溶剂再生所需的能量,有望进一步提高CO2捕集效率、降低能耗。本文从纳米颗粒强化胺法吸收CO2过程出发,讨论了纳米颗粒强化吸收的3种机理(抑制气泡聚并机理、传输机理、边界层混合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纳米颗粒强化CO2吸收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纳米颗粒对CO2吸收过程的强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对该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牛建杰  刘琦  张声威  吕静  罗聃  彭勃 《热力发电》2021,50(1):110-114
以Fe3O4纳米颗粒为核,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St?ber法合成了Fe3O4-SiO2核壳纳米颗粒。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改性剂对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得到了环氧基功能化的Fe3O4-SiO2核壳纳米颗粒,随后将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共价固定到纳米颗粒上,以实现CA固定化。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载体材料进行表征;以对硝基苯酚乙酸酯(p-NPA)为底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试酶活力,并对固定化酶进行了性能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均优于同等条件下的游离酶,其在循环使用10次后仍保持84.2%的相对酶活力。  相似文献   
13.
非线性有限元正交设计算法,是借助于回归分析,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各岩石力学特性参数与各单元滑移面及岩体整体滑动安全余量间的函数关系,以评判边坡工程的可靠性。该法较蒙特卡罗法精度高,能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且方法简单、计算时间少,不需改变有限元法的有关方程和计算程序,易为人们接受。  相似文献   
14.
15.
氯碱企业生产过程中重大危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氯碱企业生产中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重大危险源——氢气和氯气,建立了数学分析模型。对氯碱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氢气系统、氯气系统提出了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代码分发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在实地部署之后进行软件更新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代码分发协议对特定目标节点分发时需要传输冗余代码镜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播分发树的代码分发(MTCD)协议。MTCD协议通过建立基站节点到目标节点的分发树路径来降低网络中参与代码分发节点的个数,从而降低数据冗余传输和网络能量消耗。TOSSIM仿真结果表明:与TinyOS的标准代码分发协议Deluge相比,MTCD协议在分发时间和数据包传输方面都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小鼠-Vero细胞法测定白喉类毒素抗体试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小鼠-Vero细胞法测定白喉类毒素抗体的试验条件。方法用含吸附白喉类毒素的制品免疫NIH小鼠,35d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清,对用小鼠-Vero细胞法测定白喉类毒素抗体的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小鼠-Vero细胞法测定白喉类毒素抗体的最佳试验条件。结论优化试验条件的小鼠-Vero细胞测定白喉类毒素抗体的方法,能客观准确地评价白喉类毒素免疫保护效力,且具有特异、灵敏、重复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某深基坑工程的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地连墙的变形规律.分析表明,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墙体的侧向位移随着一步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增长的幅度与开挖幅度成正比;基坑拐角处墙体的水平位移较小,但往基坑中部靠近墙体水平位移有增大的趋势,且至基坑中部其值可达最大;基坑开挖过程中,短边墙体受基坑角部空间效应的影响显著,其变形也较小;逆作法施工下,墙体最大位移约出现在基坑开挖深度的一半处,不发生在坑底附近.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堤,研究了加装采风口对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的增强作用。基于路堤通风管的进风量,具体分析了加装采风口增强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加装采风口后通风管路堤的冬季降温效果显著增强;当采风口安装在竖向通风管顶端时,通风管路堤冬季降温效果随着竖向通风管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对流换热是通风管路堤通过通风管与外界空气发生热交换的重要形式,从通风管对流换热的角度考虑,采风口安装高度越高越好,但由于车辆运行会扰动路堤两侧附近的风场,采风口的安装高度最高应不超过路堤高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软土地区超深基坑的开挖变形性状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将地连墙水平位移和立柱竖向位移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了较为一致的规律,并分析了实测值和计算值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