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201篇
综合类   66篇
化学工业   59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41篇
能源动力   140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该文就其微型化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输出频率过高、产生转矩过小、冷热端差过小等进行了分析.提出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动机比热声式更具微型化的优势.并对一台长12cm、直径2.5cm的小型活塞式斯特林发动机进行了实验.实验中发动机热端温度范围64-626℃,通过测量其外壁面温度和声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发动机的稳定性和输出功率随外加热功率变化规律.该发动机的理论最高功率密度为102kW/m3.  相似文献   
92.
为开发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同时脱除多种污染物技术,对石灰石吸收脱除臭氧氧化产物(SOx和NOx)的吸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应用气液固平衡理论对SOx和NOx在石灰石浆液中的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气中CO2对SOx和NOx吸收的影响可以忽略,并得到浆液在吸收容量所能承受的最大气液比M.当[CaCO3]=0.05 mol/l,临界点M=600~700;当LCaCO3]=0.1 mol/l,临界点M=1200~1300;当[CaCO3]=0.15 mol/l,临界点M=1900~2000.  相似文献   
93.
基于Zn/ZnO的新型近零排放洁净煤能源利用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基于Zn/ZnO的两步式煤气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近零排放洁净煤能源利用系统.在气化反应器中,煤在高温下与ZnO反应,生成CO气体和锌蒸汽,然后经冷凝分离出来的锌被送入水解反应器中生成氢气和固体ZnO;最后ZnO又被回收到气化反应器中.气化反应器的加热系统考虑了3种加热方式(碳内热式、碳外热式以及太阳能加热方式),对这3种系统方案的理论能效和清洁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不考虑CO2处理能耗的情况下,碳内热式方案可获得最高热电效率,达到65%左右;太阳能加热方案的清洁性能最佳,其单位产电所需处理的CO2量比其余2种方案均降低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94.
白杨河电厂230t/h锅炉燃用水煤浆工业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我国第1台230t/h燃油电站锅炉改烧水煤浆的工程改造,引进水煤浆燃烧器存在的问题。燃烧器改造后,通过配风,水煤浆喷嘴雾化汽压,不同负荷和煤种水煤浆的工业试验表明,燃烧效率达98.5%以上,燃用水煤浆时的负荷可在40%-100%时稳定燃烧。说明水煤浆是一种有效的代油燃料。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从热平衡角度来研究锅炉泄漏,为泄漏检测技术提供更多新的泄漏信息。通过多个泄漏工况的热力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大多数锅炉主要运行参数与泄漏量成线性关系的规律,并对这些参数变化所提供的泄漏信息可测性进行了简要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在卧式筒形炉上燃用低挥发分水煤浆的燃烧特性、结渣特性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并与大同水煤浆和掺混水焦浆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挥发分水煤浆在筒形炉内燃烧情况良好,燃烧温度可达1 300℃以上,飞灰含碳量为6.92%,燃烧效率在98%以上,但燃尽时间较长;炉内结渣轻微,呈松散渣状,灰渣沉积速率为144 g/(m2·min);SO2排放浓度与燃料中硫含量有关,NOx排放浓度为744 mg/m3;低挥发分水煤浆能在工业锅炉上使用.  相似文献   
97.
电子探针分析炉内沾污结渣动态过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0.25 MW试验炉内壁选取两块代表性的渣样,分别代表沾污和结渣,借助电子探针分析沿渣样剖面厚度方向不同位置各矿物元素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Fe、Na和S的富集是形成结渣初始层的重要原因,而Na、Si、Al和S的富集则是沾污初始层的最大特点,Fe、Ca对结渣的贡献比对沾污的贡献大;单个样品中Si和Al具有相同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8.
电厂优化配煤多目标机会约束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随机规划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厂优化配煤我多目标机会约束数学模型。在此模型中,燃煤的煤质特性包括发热量、挥发份、灰份、水份和硫份等均被认为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的随机变量,以此充分描述掺配煤种煤质不断波动的事实。  相似文献   
99.
残碳对锅炉结渣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锅炉受热面结渣问题是影响锅炉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测量不同碳含量的神木煤灰样的特性温度和结渣强度以及对试样的XRD物相分析,研究残碳对煤灰结渣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碳含量为1%或高于15%时使神木煤灰样的灰熔点明显提高,同时含碳8%以上也引起结渣的剪切强度下降。所以,通过控制灰渣中的碳含量可以缓解结渣,并使其容易清除。  相似文献   
100.
燃煤锅炉生成的NOx主要为燃料型,且绝大部分NOx均在燃烧器区域就已生成,控制这一区域的燃烧气氛对降低NOx生成有很大意义。以某台410t/h燃煤锅炉为例,详细阐述了对于现有锅炉,通过改变其配风配粉可以达到优化锅炉运行,降低NOx排放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