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7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27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HGF)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从人骨髓中分离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成脂及成骨诱导其分化。PCR扩增hHGF基因,定向克隆至pEGFP-N1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hHGF,通过电穿孔法转染B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HGF基因mRNA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hHGF对BMSCs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 BMSCs高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34和CD45;BMSCs在体外有向成脂及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酶切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hHGF构建正确;转染后48 h观察到转染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到hHGF基因在BMSCs中表达;转染hHGF基因的BMSCs增殖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hH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BMSCs后获得表达,表达的hHGF可促进BMSCs增殖。  相似文献   
62.
阐述了加减速算法在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步进电机的梯形曲线、指数曲线和S形曲线等常用曲线加减速算法,介绍了一种能满足更高精度和速度平滑性的三角曲线加减速算法。最后总结了各算法的不同特性及具体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63.
针对现有无线传感网络研究中缺乏统筹能量意识、安全机制等网络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GPSR-EDM策略.该策略基于能量意识和安全机制,并在传统节能安全策略上增加了一种量化均衡的概念,致力于在节能和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以达到信息传输最优化的目的.该策略以节点剩余能量和下一跳的距离为选择主路径的标准,同时加入监督节点形成监督路径(副路径),并在数据传输时引入选择唤醒和休眠机制.其中,主路径主要担负数据传输的任务,而副路径具有路由保护和数据传输的作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在统筹节能和安全等网络性能方面较GPSR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4.
本文在对EOWU板多种表面可焊性处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相应之焊接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5.
针对二连盆地白音昆地凹陷腾2块烃源岩缺乏系统研究与认识的问题,以岩心、岩屑为研究对象,以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表明:腾2块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沙海组和九佛堂组,累计厚度在700m以上,有机质丰度总体表现为中等—好级别,有机质类型以Ⅱa—Ⅱb型为主,热演化程度达到生油阶段,下部层位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于上部;九佛堂组烃源岩的生油潜力要远好于沙海组烃源岩的生油潜力,原始生烃潜量平均达到13.26mg/g,排烃量平均达到7.68mg/g,平均油气转化系数随埋深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6.
宝饶油田位于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宝饶构造带,油气富集,但构造特征极其复杂。目前油田处于高含水阶段,开发效果不理想,急需展开构造再认识工作,理清研究区构造特征,为方案编制及提高采收率奠定基础。研究认为,宝饶油田J45–J303断块为例,引入构造研究方法。断块内断层以北东向为主,其次是北西向;走向北东呈"座椅状"的宝饶断层成为主控断层,其次是宝饶东断层,在深层被宝饶断层削截。在理清构造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北西向的古断层控制研究区西南部地层沉积加厚的认识,不同于前人认为存在不整合的观点;研究区宝饶断层和古断层对油藏油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7.
板栗壳棕色素抗氧化性研究与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并比较2种栗壳棕色素红外光谱图。用质量分数1%的NaOH溶液和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分别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用总抗氧化性、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清除超氧阴离子4种评价方式,比较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能力并与通用抗氧化剂VC和BHT做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强,VC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醇提板栗壳棕色素,碱提栗壳棕色素和BHT的总抗氧化能力比较接近;清除DPPH自由基时,VC清除效果最强,以后依次是醇提栗壳棕色素,碱提栗壳棕色素和BHT,醇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02 mg/mL,碱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09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OH)时,随着样品浓度增大对.OH的清除作用增强,碱提栗壳棕色素,醇提栗壳棕色素,BHT和VC的清除效果比较接近;清除超氧阴离子(O2-)时,碱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71 mg/mL,醇提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83 mg/mL,清除效果弱于VC和BHT。对2种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的红外光谱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8.
探究马尾松花粉提取物(MPPE)对前列腺肥大(BPH)小鼠的影响。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PH组、20、40和80 mg/kg?d MPPE组及非那雄胺(0.8 mg/kg?d)组。预先灌胃MPPE两周之后,在腹腔注射丙酸睾酮建模的同时连续灌胃MPPE或非那雄胺四周。实验结束后观察组织形态变化,测定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PACP、DHT、NO及NOS的水平。利用UPLC-QTOF-MS技术检测小鼠血清、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采用PLS-DA分类,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三种剂量的MPPE处理均降低了前列腺指数、炎性细胞因子、DHT浓度及PACP、NOS的活性,并减少了NO的生成。血清代谢组学鉴定了3个潜在生物标记物,分别为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O-十六烷基-2-O-乙酰基-sn-甘油基-3-磷酸胆碱和(Z)-13-二十二烯酰胺。马尾松花粉提取物可以明显降低BPH病理症状及相关生化指标,调节标志性代谢物的水平。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及缓解脂质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69.
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整体、动态及综合分析方法,重点对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指出该区在晚白垩纪一早渐新世多幕断陷裂谷阶段,主要沉积充填了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和下渐新统河湖沼泽相煤系及湖相2套主要烃源岩;晚渐新世一中中新世裂后断拗转换及热沉降阶段,则主要形成了上渐新统珠海组及下中新统珠江组分布较广的海相砂岩储集层及其储盖组合;而晚中新世后新构造运动及热沉降拗陷阶段,由于构造及断裂活动较强烈,发育了大量NWW向断裂,不仅控制了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及展布,亦为深部油气向上覆海相地层和各类局部构造及圈闭中运聚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而当其与油气生、运聚条件良好配置时,即可构成颇具特色的下生上储、陆生海储的油气成藏组合类型.总之,该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形成及展布均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对其油气运聚成藏及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天然气成因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白云凹陷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最大的沉积凹陷,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12 km,处在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沉降和沉积中心,具备了油气运聚成藏的巨大沉积充填体系和基本地质条件。根据邻近深水区部分探井和深水区LW3-1-1井已获天然气组分、轻烃组成、碳同位素特征,对该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初步分析了其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