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58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56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镇静程度监测是麻醉深度监测系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基本物理思想可以认为,麻醉期间脑电信号的无序度将会降低,可以作为评估镇静程度的指标。近似熵作为一种有效的复杂性分析方法适合作为麻醉中脑电信号的复杂性测度,研究中分析了麻醉实验中记录的40例脑电信号,计算了其近似熵测度的分布。结果表明,脑电信号近似熵可以对麻醉和清醒两种状态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矿石性质选矿工艺流程现状,对选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中华 《天津化工》2012,26(3):44-46
本文探索建立气相色谱法分析N-乙基二胺,对进样室温度、柱温及检测室温度进行一系列考察,最终确定的适宜的检测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沛  杨欢  张中华 《华中建筑》2013,(10):85-88
城乡一体化即城与乡共同促进、共同发展,要求摒弃以往的“城市中心”发展论,更多关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联系.乡村空间是城乡空间中的“弱势空间”,以往的研究大多重“城”轻“乡”.该文立足乡村空间发展,研究乡村空间的特征、空间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解读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过程,探讨西部乡村地区凭借外部推动力激发内部自生长力的发展模式,试图搭建城乡互动平台,提出西部乡村地区双向螺旋式发展模式,最后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乐都县乡村地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科技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市场创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只有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6.
柳屯—海通集环洼带经过多年勘探,地层展布及大的构造格局基本清楚,但多年的勘探也遗留不少问题,最近几年一直无大的突破,勘探效益也较低。随着目前钻井及试油、试采资料的增加,地震资料品质的改善,深层勘探技术的提高,对该区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总体上看,该区油气成藏条件十分有利,应是近期滚动勘探的主攻目标区。  相似文献   
17.
在钦州市河东工业园区,一个现代化的农机制造企业出现在笔者眼前。4个标准厂房里。数十台崭新的现代化数控设备控制着各类农机从铸件加工到装配整个工艺流程.装配一台农用车只需要短短的8分钟。这就是广西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当前脱硝的两种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膜法脱硝在18万t/a离子膜烧碱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相变催化剂使石英转变成α-方石英后,加入到坯料中,提高成瓷的抗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20.
场所是一个充满经济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是构成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微观认知单元。场所精神的回归是后现代建筑学、城市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人本主义空间观的焦点与趋势。场所理论从人的行为认知角度来认识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景观是一个被赋予多重行为(文化)意义的地理外观场所的差异性彰显出人的场所感。场所理论在地域文化建筑与本土化城市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以及城市景观环境认知与形态塑造等空间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试图从人本主义空间观——场所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场所的行为文化认知规律切入,结合国外场所理论应用城市空间设计研究的价值取向及研究趋势.探讨场所理论架构下的城市空间设计的本质与方法论体系。从而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微观原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及其实践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