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篇
武器工业   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四旋翼飞行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具有低功耗、高机动性的一种无人机,具有较高的军用及民用价值.四旋翼飞行器悬停的控制模型可近似为一个线性定常欠驱强耦合系统.通过建模得出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状态矩阵A的特征值存在正实部,是一个不稳定系统.由于系统的不稳定利用二次型最优控制对系统进行镇定,同时得到悬停状态下某一虚拟能量指标达到最小值时的二次型最优控制.利用Matlab对系统进行分析及二次型最优控制相关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62.
为对发射装置施加控制力矩从而提高射击精度,建立多联装自动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主要研究在内外能源共同作用下的多联自动系统后坐力动态响应情况,分别对两门转管自动机在击发位置相同、相差30°和60°3种模式进行连发射击动力学仿真,并通过分析对比3种模式下的后坐力及扭转力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抵消扭转力矩和降低后坐力都会提高多联装自动机系统的射击精度,该分析可为多联装自动机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带炮口装置时某火炮膛口流场数值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炮口装置能控制火药气体从膛口流出后的流动状态,可以改变身管受力及膛口流场射流结构分布状况,对火炮武器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为研究某新型炮口装置性能及其对弹丸运动影响问题,提高精度,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包含炮口装置和运动弹丸的膛口流场数值仿真模型,利用轴对称Euler方程组和有限体积法(FVM),对带炮口装置的某火炮膛口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反映了带炮口装置时膛口流场发展过程及射流结构的主要特征。根据数值仿真结果分析了膛口流场对弹丸受力状况及运动状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某新型炮口装置对膛口流场结构有较大影响,并会影响弹丸出炮口后运动状态,从而影响火炮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64.
戴劲松  马俊梅  李建强 《工业计量》2006,16(Z1):117-119
热力注汽锅炉是稠原油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设备,其输出的饱和蒸汽维持一定的干度对满足石油开采的要求非常重要.实际在原来锅炉生产过程中,蒸汽干度的测量和控制都由操作工来手工完成.文章介绍在利用原有设备尽量减少新增设备的情况下,对现有锅炉进行改造,实现蒸汽干度自动控制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企业内控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产原料、生产过程直接影响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成本和质量.对影响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质量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原料检验标准、生产过程检验标准和产品企业标准,并对其中的关键项目和指标的设立及控制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为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和标准的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双自动机并联发射时膛口气流对弹丸出膛口后飞行姿态的影响,设计了新型炮口装置.对某双自动机并联发射时膛口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膛口流场模拟结果分析了带炮口装置前后膛口流场对弹丸出膛口后运动姿态的影响.未装炮口装置时因膛口流场影响弹丸产生的偏移速度为2.586 m/s,安装新型炮口装置后弹丸偏移速度为1.564 m/s.新膛口装置可显著减小膛口气流对弹丸出膛口后运动姿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武器系统的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67.
为保证炮弹在交接过程中速度的平稳性和交接的准确性,对提弹机构与弹夹间隙对炮弹交接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某小口径自动机无链供弹系统为例,基于平面运动特性对双向交接过程进行分析,并指出影响误差的因素.利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建立简化供弹交接单元动力学模型,运用Adams运动学仿真软件进行炮弹交接仿真分析,得到炮弹速度曲线图,并分析炮弹与提弹机构之间的碰撞力.仿真结果表明:提弹机构与弹间隙对炮弹在不同单元之间的交接有直接的影响,不同间隙会导致弹在交接过程中发生卡弹情况,产生安全隐患.由于推弹机构摆放位置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以及弹夹相对推弹机构的向下运动,导致误差的积累.利用提弹齿与炮弹间隙来消除本行炮弹的积累误差.通过Admas仿真验证了炮弹交接过程的可行性,使得炮弹交接过程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决单架无人机执行任务效率低,安全冗余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GPS的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端主控芯片采用STM32F427搭载Nutt X嵌入式操作系统,保证了姿态解算、姿态控制、导航、通讯等复杂任务的实时有序执行。使用ZigBee通讯模块、MAVLink通信协议搭建无线通讯链路,并解决了多节点之间的通讯以及通讯冲撞问题,实现了无人机之间、无人机和地面站的稳定通讯。在地面站端对各架无人机位置的检测,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编队算法实现多架无人机的三角形、直线等阵形的编队飞行。实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的实现多无人机的编队飞行控制。  相似文献   
69.
转膛驱动机构是转膛自动机关键部件之一,其寿命直接影响转膛炮的性能和寿命.为研究某新型转膛自动机换向器在正常工作循环下的使用及疲劳失效情况,使用虚拟样机仿真软件对换向器正常工作下的载荷进行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得到换向器的应力和应变等情况,并对其失效及疲劳寿命曲线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转膛换向器主要损坏位置为与滚轮接触处,其理论疲劳寿命为击发316次,与试验结果较为符合,该结论可为换向器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如何对高射速自动机后坐力及射击稳定性进行有效控制,对于自动机的适装性及系统的射击精度至关重要,是现代高射速自动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提出了采用最佳后坐力控制(FORC)理论对高射速自动机后坐力进行控制的思路,并以某高射速小口径自动机为应用对象,建立了其动态仿真模型,对自动机后坐运动特性进行动态仿真,并开展了高射速自动机后坐力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机在高射速下稳定浮动,后坐力较原缓冲器降低50%,本文研究结果对现代高射速自动机缓冲装置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