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7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4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本文重点阐述了无线局域网技术原理,以及利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实现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技术方案和无 线局域网在松辽委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无线局城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2.
123.
曹东  杨余旺 《信息技术》2005,29(10):12-14
针对一种基于ESPRIT的算法进行二维DOA估计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角度估计模糊的现象,分析指出了其中方法性能缺陷的理论原因,优化了阵列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矩阵束求解方法进行改进,针对类L型阵列结构采用改进算法能有效解决DOA联合估计中的角度配对问题,实现了信号方向参数的自动配对。仿真实验证实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4.
通过对连铸过程絮流产生原因分析,结合工业试验结果,探讨了转炉操作制度、挡渣出钢、钢包扒渣、钢包顶渣改质、底吹氩搅拌、水口设计、脱氧工艺及喂线改性夹杂等解决连铸絮流关键控制要点。研究表明,控制超低碳钢转炉出钢碳质量分数0.04%~0.06%,控制下渣量3~5 kg/t,顶渣改质添加3~5 kg/t活性石灰,酸溶铝控制中下限,优化浸入式水口结构设计,增大水口内径及侧流孔,中包烘烤1 200℃以上等措施均可改善絮流。Si+Al脱氧工艺与全Al脱氧工艺相比虽未能缓解絮流,但可改变夹杂物形态,可满足薄材钢种对夹杂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对转炉喷吹CO_2+O_2混合气体的热力学分析,结合实验室模拟转炉吹炼末期喷吹CO_2+O_2实验结果,探讨了在顶吹转炉中应用CO_2+O_2进行脱碳抑氧的可行性。得出结论,混合气体中CO_2比例增大,碳氧积降低,枪位对碳氧积的影响减弱,但回磷量增加,当CO_2比例增大到CO_2:O_2=1:1时,顶吹转炉碳氧积可控制在0.23×10-6~0.25×10-6,平均回磷量0.001%,混合气体中CO_2最大理论比例可增加到79.1%。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就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7.
一些家庭在烹制主食和菜肴时,常常加入一定量的碱.例如,直接用碱类(如苏打)发面制作馒头和饼类;炸油条、油饼、麻花的面团中加食碱;做粽子的米用碱水泡后做成碱味粽子;熬煮稀饭或更粥加碱促其快熟和粘稠;炖肉时加碱为  相似文献   
128.
对120 t铁水罐喷吹纯镁脱硫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合实验室石灰石脱硫结果,确定了工业生产脱硫应采取的措施,如提高钝化镁粉纯度、控制喷枪插入深度、连续少量投放石灰石及喷枪气化室维护等。结果表明,镁利用率提高了8%,一次扒渣后硫含量范围为0.005%~0.010%。  相似文献   
129.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对精炼过程深脱氧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工业生产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Al脱氧钢会促进回硅反应,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回硅量增大,控制渣中低SiO2活度,高Al2O3活度及钢液中低酸溶铝含量有利于控硅,而且温度也是Al脱氧钢应考虑的控硅因素。  相似文献   
130.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加入时间、搅拌速度等工艺因素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用四极电子电位差计和HT60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微观形态作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原位复合条件下,聚苯胺可以完全包覆在碳纳米管上,而且碳纳米管在聚苯胺基体中呈网状分布,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