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30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土石坝地震液化可能会引起结构失稳、地基失效等问题,严重威胁工程安全,需要设计采用土层挖除置换的抗液化措施。现有土层置换方案往往根据工程经验进行设计,缺少置换材料的定量化优化分析。本文提出了考虑地震作用下土石坝坝基液化土层的置换材料关键参数优化分析方法,基于实际工程数据,通过数值仿真对土层置换材料进行了优化分析,揭示了置换材料孔隙率、密度、体积模量与剪切模量、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四组参数变化对液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土体参数常见取值范围内,孔隙率与密度过小或过大的方案的抗液化效果均较差,模量、内摩擦角较大的方案抗液化效果更好;通过方案比选优化,获得了抗液化效果关键参数的优化数值。随后基于优化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实际工程坝体竖向位移总体得到有效改善,下游坝坡坡率优化率达53.9%,动力计算末液化体积残余值优化率达69.6%。所提出的方法为土石坝置换材料的优化分析提出一种可行手段,对于提高土石坝抗液化性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2.
贝叶斯框架下的大坝变形交互式时变预测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超  任秋兵  沈扬 《水利学报》2018,49(11):1328-1338
大坝变形是同一时刻内外多重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用时序分析方法挖掘历史监测数据潜在规律是变形预测的常用方法,现有时变预测模型不仅参数配置难度高,且难以融入专业知识,导致预测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提出一种耦合自动预测算法与大坝专业知识的交互式变形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贝叶斯框架下,以加法模型为基础重构各时序分解项作为模型底层,根据仿真结果甄选模型参数缺省值进行自动预测,通过结合参数化检测与直观参数配置实现交互式建模,并借助拟合可视化和统计指标准确反映预测误差来源,从而进一步修正参数以提高模型适用性。基于上述流程协同构建的大坝变形循环预测体系,以某混凝土坝多测点长期变形监测数据为例,对模型的准确性、鲁棒性和灵活性进行了有效验证与分析,为大坝变形安全预测与分析提供了新的模型和手段。  相似文献   
83.
绞吸挖泥船是水利工程疏浚施工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类工程船舶,安装在船上的工况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船体的疏浚作业状态,但是所获得的实时监测数据并不能直接提供船体疏浚作业平稳度的关键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施工循环的绞吸挖泥船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评价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施工监测参数作为绞吸挖泥船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指标,然后在预定义的施工循环内对平稳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挖泥船在整个施工期间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变化情况,以及每个施工循环内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值。据所得的疏浚作业平稳度,能够判断挖泥船操作人员的疏浚作业平稳度优劣,并直观评价其相应的疏浚产量,为绞吸挖泥船的疏浚作业提供有效指导。同时,通过与传统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可见,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定量地反映绞吸挖泥船在整个施工期间和每个施工循环中的平稳度变化情况,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4.
李明超  张梦溪 《水利学报》2018,49(3):291-302,312
水工结构数值仿真计算是工程设计和运行评价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复杂结构的建模与分网过程繁琐耗时,目前普遍采用的有限元分析的几何模型与分析模型存在明显差异,难以实现"精细化"与"高效率"的求解。等几何分析作为一种集成前处理与分析过程的新型数值方法,在数值建模与计算分析等方面具有优势。基于等几何分析开展水工结构数值仿真计算新方法研究,以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建立相应的多片等几何模型,从计算精度和仿真效率两个角度将等几何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全面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等几何分析方法在建模、计算与求解分析多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该方法建模简便、数值解精度高、收敛速度快、仿真效率高,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为水工结构数值模拟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5.
对任意偶数ν考虑当0≤s≤3时(ν,ν/2+s)-奇图的计数,结合F.Harary在[5]中列举的有p(1≤p≤6)点图的分解,通过构造一种新的由星图●a1,●a2,…,●am构成的图Ga1,a2,am,利用度序列的不同安排给出了不同构(ν,ν/2+s)-奇图的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86.
李明超  张梦溪  王孜越 《水利学报》2017,48(5):551-559,567
同常态混凝土坝一样,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施工期仍然存在温度应力问题,较大的温度应力会诱发不可控的温度裂缝,而在坝体中设置诱导缝,可使裂缝在已做好防护措施的诱导缝部位产生,以降低不可控温度裂缝的危害。针对碾压混凝土坝的温度裂缝问题,将诱导缝的优势与新研制的高流动防渗抗裂混凝土(High-fluidity Impermeable and Anti-cracking Concrete,HIAC)材料相结合,根据规范要求制定了设有诱导缝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控裂结构方案,建立含有裂缝和HIAC的碾压混凝土坝有限元模型,实现了施工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仿真计算与分析。基于计算结果,以坝体上游防渗层施工期的主拉应力为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含诱导缝方案进行评价研究,并对控裂结构诱导缝的布置位置和长度进行了优化,从而得到保障应力释放效果、缝长更短以及施工简便的控裂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87.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特点,基于多种地质勘察手段(地质测绘、遥感、地质勘探、试验等)得到的遥感图像、地形等高线、钻孔平硐数据、地质描述、空间位置数据、物探测试数据、试验数据等各种地质数据,提出了耦合多源数据的地质信息空间集成方法。通过对地形、地层和地质构造等地质结构的空间解析,采用耦合多源数据的剖面生成方法获得保持所有数据一致的二维CAD剖面图(横纵剖面、轴切剖面和平切面等),实现综合数据的自动分层和集成分析。工程实例应用表明,对工程坝区不同来源、精度、分辨率的地质数据进行耦合分析和自动集成,保证了所有有效数据成为地质分析可利用的、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8.
冷却水管在碾压混凝土施工中极易受到破坏,通过系统分析复杂施工过程中碾压混凝土冷却水管损坏与位移,归纳总结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冷却水管破坏的风险因素。将这些因素通过不同工况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冷却水管损坏与移位情况。将研究所用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通过计算分析冷却水管的位移及最大压应力,为冷却水管的定位铺设和外观保护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
传统坝体地震易损性评估所采用的非线性数值模拟手段的计算量很大,为兼顾大坝地震易损性评估的高效 性与准确性,提出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dynamic?analysis,?IDA)与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perceptron,?MLP) 的混凝土坝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以我国西北地区某混凝土重力坝为例,建立三维坝体-库水-地基有限元模型并 开展多组地震响应计算。利用等步长调幅处理所选地震动记录,并采用三向地震进行幅值输入;选取峰值 [ 地 面 ] 加速度(peak?ground?acceleration,?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坝顶顺河向位移为大坝损伤指标,初步进行混凝土 坝易损性分析。提取各地震动特性参数作为输入,坝顶顺河向位移为输出,训练并测试 MLP 模型;扩充地震动以 获取各地震动特性参数,利用 MLP 模型进行坝顶顺河向位移的快速预测,实现有限元结果的扩充,进行混凝土坝 易损性分析,并绘制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将 MLP 模型引入分析可有效扩充数据量,利用 IDA-MLP 耦合方法 建立的大坝地震易损性曲线符合实际规律,验证了采用 MLP 模型预测混凝土坝损伤指标进而扩充数据的可行性, 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计算效率,为同类型水工建筑物的抗震安全评价和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进度控制是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要任务,及时总结进度管理信息有助于工程进度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进度信息多以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文本形式呈现,增加了信息提取难度,实现水电工程进度文本信息自动化与智能化挖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改进LDA的水电工程进度信息智能提取方法,智能提取进度管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