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8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9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25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的提倡“节能省地型住宅”。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法规制度等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得到落实。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容易导致不少人“钻空子”的行为出现。  相似文献   
22.
钛及钛合金喷丸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丸强化能够显著提高钛及钛合金材料的常规抗疲劳性能和微动疲劳抗力,在最佳的喷丸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好的性能.本文从组织强化、应力强化、残余压应力及其松弛、表面粗糙度几方面叙述了钛合金的喷丸强化机制和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喷丸强化对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23.
Inconel 718高温合金表面制备的铝化物涂层的组织结构及其形成机理,是提高该高温合金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能的关键。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高温合金Inconel 718表面制备了铝化物涂层,通过结合使用材料热力学模拟软件JMatPro、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详细研究了铝化物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1 050 ℃温度条件下,经过1.5 h反应,Inconel 718表面生成了双层结构的铝化物涂层,其外层厚度为14.1 μm,主要由β-NiAl相组成,内层厚度为5.9 μm,由σ相和Laves相组成;外层的β-NiAl相形成是由Inconel 718高温合金中的Ni元素外扩散至表面后,与环境中的卤化铝反应而生成的;大量的Ni元素外扩散导致高温合金中的γ-Ni相减少,当高温合金中Ni元素的含量(原子分数)减少至49%时γ-Ni相中开始析出Laves相,当Ni元素的含量减少至40%时σ相也开始析出,当Ni元素的含量最终降至9%时Inconel 718高温合金完全转变成由σ相和Laves相组成的铝化物内层。研究结果深入揭示了涂层形成的机理,为优化铝化物涂层制备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对于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高温稳定性和腐蚀性能的提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热障涂层在高温服役过程中发生烧结和硬化,是引发涂层开裂和剥离失效的主要因素,因此掌握涂层烧结规律是进行涂层设计制备、寿命预测和工艺优化的前提。 文中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 La2 Zr2 O7热障涂层,在 1250 ℃ 条件下进行涂层高温热暴露试验,表征了涂层高温烧结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从孔隙结构的角度揭示了涂层高温烧结硬化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喷涂态 La2 Zr2 O7 涂层为典型的层状结构,硬度为(405±20) HV0.3 ,高温热暴露后涂层呈现先快后慢的硬化趋势,热暴露 200 h 后涂层硬度提高了 80%。 涂层结构分析表明,涂层物相保持不变,但涂层孔隙率呈现出先快后慢的下降规律。 坐标轴变换处理后发现,硬度和孔隙率均呈现以 10 h 为临界的双阶段特性。 通过对涂层孔隙结构的高温准原位观察,发现涂层孔隙初期多点桥接超快愈合、后期以边界推进方式缓慢烧结的双阶段烧结现象, 从而揭示了 La2 Zr2 O7 热障涂层分阶段硬化的烧结机理,从而为发展抗烧结高性能热障涂层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40vol%cBN-NiCrAl金属陶瓷复合结构粉末,采用冷喷涂制备了40%cBN-NiCrAl(体积分数)金属陶瓷复合结构涂层。研究了机械合金化过程对粉末的相组成、晶粒尺寸以及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别表征不同球磨时间下粉末以及冷喷涂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采用Scherrer公式估算不同球磨时间下粉末以及冷喷涂涂层中合金基体相的晶粒尺寸。结果表明,40vol%cBN-NiCrAl金属陶瓷粉末球磨40h后,基体的平均晶粒尺寸达到~50nm;复合结构涂层组织致密,硬质颗粒在合金基体中分布均匀。喷涂过程中,粉末相结构未发生变化,晶粒尺寸也未发生明显的长大。测试表明涂层的显微硬度约为1170HV0.3。  相似文献   
26.
铝化物涂层在高温环境中服役时形成Al2O3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部件的抗高温氧化和耐热腐蚀性能,延长了部件服役寿命,因此其成为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重要热防护涂层。然而,单一铝化物涂层在服役时易出现富铝态的β-NiAl相向贫铝态的γ-Ni3Al相的相变,使涂层中的Al含量降低,导致涂层难以持续形成致密Al2O3膜。对利用元素改性(如Si、Cr、Co、Pt、Pd和稀土)提高铝化物涂层的抗高温氧化和耐热腐蚀性能进行了概述,指出Pt元素能同时促进Al元素氧化成致密的Al2O3膜和提高氧化膜的抗剥落能力,对铝化物涂层的高温性能改性效果最好;基于单元素改性效果,发展了多种元素(二元和三元)共改性铝化物涂层,以Pt与阻碍涂层与基体间元素扩散的元素或抑制相变元素的共同改性能更有效提高铝化物涂层的性能;最后,未来改性铝化物涂层的发展趋势可能是Pt与稀土或其他元素更高元共改性(四元或五元)。  相似文献   
27.
通过分析研究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变形程度参数对TC4-DT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TC4-DT钛合金高温变形本构关系预测模型。高温变形热模拟压缩试验的变形温度为750 ~1150 ℃,应变率为0.001~10 s–1,试样高度压缩率为50%。本研究中建立的网络模型集成了模糊推理系统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最大相对误差小于6%。本研究证明模糊神经网络是一种优化TC4-DT钛合金本构关系模型和优化变形工艺参数的有效、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TC18钛合金的室温性能与初生α相组织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时效前,随着初生α相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提高;时效后,随着初生α相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降低,而塑性提高.相对于等轴状初生α相,获得短棒状初生α相对于提高KIC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9.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的部分钛合金及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钛合金研究与开发的单位之一,近40年来,一直致力于钛合金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仿制与创新研制出近60种钛合金,一些仿制的钛合金已大批量生产,获得成功的应用,如纯Ti、TC4、半TC4、Ti.Pd、Ti.Mo.Ni、BT20、BT16、HT7M等等;一些创新研制的钛合金也已获得成功的应用和批量生产,如TC21、Ti75、Ti31、CT20、Ti12LC等等,为我国钛合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简要综述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仿制与创新研制的部分钛合金及其产业化。  相似文献   
30.
以微米颗粒结构的传统WC-Co粉末为原料,采用球磨的方法,制备双尺度结构的WC-12Co粉末,采用冷喷涂方法制备双尺度结构WC-12Co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涂层及喷涂粉末中WC颗粒的粒度呈双峰分布.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比较球磨前后粉末、喷涂粉末及涂层的相结构,发现在涂层制备过程中WC和Co两相结构能够在涂层中完全保留下来.涂层的硬度及断裂韧性分别为1650 Hv(0.3)和13.9 MPa.m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