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46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51.
采用真空气压浸渗法制备了纤维体积分数51%、致密度≥97%的三维五向和三维正交编织M40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3D-C_f/Al),分析了复合材料中微观缺陷的形貌、形成机理及其控制手段,并对比了2种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微观缺陷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缺陷均是微米级的微观缺陷,主要有束内孔隙、局部纤维偏聚及在基体集聚处的冷隔、显微缩孔及微夹杂等,其中三维正交C_f/Al复合材料束内孔隙及束间孔隙较三维五向C_f/Al复合材料少,而局部纤维偏聚现象较三维五向C_f/Al复合材料严重,造成其缺陷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纤维预制体编织结构的差异,通过提高预热温度可以显著减少复合材料内部的孔隙缺陷及局部纤维偏聚现象。  相似文献   
252.
选用的增强体为先驱体法制备的束丝SiC纤维(KD-Ⅱ型),采用真空气压浸渗法制备体积分数为40%、基体合金分别为ZL102、ZL114A及ZL205A合金的连续SiCf/Al复合材料,并用Na OH溶液萃取出SiC纤维,研究基体合金对连续SiCf/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合金对连续SiCf/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有显著地影响。其中,SiCf/ZL102复合材料纤维分散均匀和致密,SiCf/ZL114A复合材料存在少量的纤维团聚,而SiCf/ZL205A复合材料存在明显的偏聚和微孔缺陷;基体ZL102、ZL114A及ZL205A复合材料的平均拉伸强度分别为615.7、475.9和385.1 MPa,差别较大;同时,从基体ZL102、ZL114A及ZL205A的复合材料中萃取出SiC纤维的平均拉伸强度分别为原丝的50.94%、41.51%及25.09%;在浸渗过程中,纤维损伤和分布是导致不同基体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53.
重力流砂体是烃源岩内生储组合的重要部分,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综合利用岩心、三维地震、粒度分析、测井及录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类型、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形成及分布控制因素和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主要发育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3种滑塌型重力流,这3种重力流在垂向上相邻或相间分布,平面上依次演化。坡折带和基准面变化对这3种重力流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分别分布于斜坡坡脚、斜坡与盆地平原。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砂质碎屑流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流体性质。基准面上升期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有利时期,砂质碎屑流呈席状分布,发育完整的重力流沉积序列;基准面下降早期重力流砂体发育规模较小,砂质碎屑流表现出了河道的分布形态,且具有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双重流体性质。砂质碎屑流及浊流砂层厚度较薄,但因其常与湖相烃源岩伴生而形成岩性圈闭,单井产量往往较高。  相似文献   
254.
硅钼棒电炉温度控制系统技改优选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军  杨君 《工业加热》2007,36(2):59-60
硅钼棒电炉特点是负载阻值极小,加热电流很大,易过冲,全过程自动控制精度难以保证;我从技改实践中摸索出,采用岛电SR53智能数字温控仪方案,充分利用其线性限幅功能,实现了硅钼棒类特殊负载电炉从室温至1400℃高温全过程自动程序升温的突破。  相似文献   
255.
为探究原材料对聚氨酯注浆料(PGMs)抗压强度的影响,以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PM200)为主要原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交联剂和发泡剂为助剂,制备了不含溶剂的环保型PGMs,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PGMs的官能团、泡孔结构、抗压强度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加入10%(质量分数,下同)掺量的聚酯多元醇可以增加体系中苯环的含量,使PGMs的抗压强度提升到1.09 MPa。原材料以多元醇质量为基础单位进行计算,确定PGMs的最佳配比为聚醚多元醇90份、聚酯多元醇10份、三乙烯二胺(Dabco33lv)0.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SDJ 9902)0.6份、表面活性剂2.0份、三乙醇胺(TEOA)4.0份、水2.5份、发泡剂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9份。  相似文献   
256.
王振军  邱晔 《中州煤炭》2018,(12):21-24
为了对钻孔变形特征及围岩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卸压开采数值模型,采用多维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开采煤层顶板垂直应力随工作面推进的运移规律以及钻孔的挤压安全系数分布规律和剪切滑移量分布规律,分析了钻孔破坏的影响特征。研究得出:随着工作面的开采,上覆煤层产生了同步的位移,且岩层移动范围比下层煤开采范围大;随着开孔位置距离煤层顶板的偏移,当钻孔避开了顶板5~11 m挤压失稳区,钻孔挤压破坏危险区域也相对随之缩小,提高了钻孔开孔位置高度,有效减少了钻孔危险区范围。研究为钻孔的合理布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57.
介绍了开发铜液连续测控温的一种技术。铜/钢行业金属液测温难度大,多为人工用快速热偶间歇抽测的粗略方式;现开发了一种热偶护套管涂层制造技术,该热偶经实测铜液试验,达到了连续使用及耐热震基本要求;通过感应熔铸炉自动控温技术改造,铜液熔炼期及浇注期的过热度实现精确调控,提升了熔铸工艺温度控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该技术在铜液/钢液等金属液测控温技术领域,具有较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