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3篇
电工技术   41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85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50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38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无线电   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3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SED-08路由器是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路由器产品,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路由器产品实现了零的突破,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一、SED—08使用环境 SED-08路由器系统可以支持以太网局域环境和远程网络的互连。它最多可插四块网卡。网卡的类型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任意搭配。它既可应用于同一公司的不同以太网及公司不同的远程网点间的互连,进行数据的传输(如图la所示);也可以用于与ChinaNet等ISP的主干网连接(如图  相似文献   
32.
<正>2008年前后,全光网概念在中国首次出现,全光网、全光城市等愿景随即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宣传。电话和宽带网络均开始在接入层采用光纤替代铜线,即“光进铜退”,这一时期被定义为“全光网1.0”,其核心特征是:城域/本地网以光纤接入(FTTx)技术为核心实现全光接入。2017年,FTTx和百兆入户的比例均超过90%,标志着“全光网1.0”的实现。同年,中国电信率先提出“全光网2.0”概念,指出当传输和接入都实现光纤化以后,  相似文献   
33.
塑性混凝土的强度比普通混凝土低,且抗渗性能很好,而且具有能适应较大变形的弹性模量。目前,已经有研究者开始尝试将橡胶颗粒加入到塑性混凝土当中,来研究橡胶颗粒加入后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对橡胶塑性混凝土的研究,阐述橡胶塑性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4.
城市道路隧道为交通带来便捷,而隧道配套的风塔设施却因其污染的特点不受欢迎。高风塔对城市景观的冲击也很大。从分析隧道风塔的功能、环境影响入手,通过分析外滩通道隧道、人民路隧道风塔实例,探讨隧道高风塔设计程序,将隧道功能、环境保护和景观融洽进行综合平衡。还介绍了风塔的景观设计思路。最后指出采取先进的汽车尾气净化处理技术从根本上降低污染,为风塔设计带来全新变革。  相似文献   
35.
外滩是上海的一张景观名片,面对着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着造型严谨、风格迥异、有"万国建筑博览群"美誉的外滩建筑群。外滩隧道由南向北穿越了整个外滩。代表现代交通科技的隧道工程,介绍了设计中对外滩隧道工程景观的整体风格构思,并深入分析了隧道出入口、内景、隧道风塔、装饰材料选择等景观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6.
MOSFET集约模型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SFET集约模型作为连接半导体生产商与电路设计者之间的桥梁,是半导体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对器件物理效应的不断深入了解,以及不断满足电路设计新要求,MOSFET集约模型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从模型的基础出发,介绍了基于阈值电压Vth、反型层电荷Qi和表面势Φs这三类MOSFET集约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7.
利用直流进行紧急功率支援对单直流系统有一定控制效果,但其缺乏考虑后续阻尼以及电压波动等因素。尤其对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该方法则因缺乏协调控制而有一定局限性。为此,提出一种考虑上述因素的多目标紧急协调控制新方法,基于多代理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技术设计了紧急直流功率支援的控制系统,并详细分析了3个主要Agent控制的实现方式。在紧急控制Agent中定义了紧急功率支援指标,以量化直流系统紧急提升最小量;在附加信号调节Agent中通过挖掘最佳控制敏感点进行直流附加控制;在逆变站无功调节Agent中定义了电压敏感点指标,以筛选多直流中电压最为敏感的直流逆变站进行无功调节。最后在考虑通信延迟的条件下以某多直流馈入系统为对象进行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利用低剂量、低能量的SIMOX(separation by implanted oxygen)图形化技术实现了深亚微米间隔埋氧层的制备.在二氧化硅掩膜尺寸为172nm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间隔为180nm的埋氧层.通过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观察发现埋层形貌完整、界面陡峭、无硅岛及其他缺陷.该结果为DSOI(dain/source on insulator)器件向更小尺寸发展奠定了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39.
采用局域注氧技术制备的新型DSOI场效应晶体管的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局域注氧工艺 ,在同一管芯上制作了 DSOI、体硅和 SOI三种结构的器件 .通过测量和模拟比较了这三种结构器件的热特性 .模拟和测量的结果证明 DSOI器件与 SOI器件相比 ,具有衬底热阻较低的优点 ,因而 DSOI器件在保持 SOI器件电学特性优势的同时消除了 SOI器件严重的自热效应 .DSOI器件的衬底热阻和体硅器件非常接近 ,并且在进入到深亚微米领域以后能够继续保持这一优势 .  相似文献   
40.
王曦 《中外建筑》2014,(8):157-159
本文以湖南某高速公路段软基处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台、通道和涵洞与路基间的过渡段的资料,结合处理通道和涵洞结构物基础产生的问题,研究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并根据现场管桩施工试验资料,探讨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路以及管桩的施工标准。具体的指出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应用于软土地区施工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