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0篇
电工技术   128篇
综合类   61篇
化学工业   85篇
金属工艺   40篇
机械仪表   70篇
建筑科学   49篇
矿业工程   43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55篇
水利工程   57篇
石油天然气   4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篇
冶金工业   4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91.
初始水权分配中,流域管理者与区域用水户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和不同的用水目标,往往导致水资源无法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为提高初始水权分配与利用效率,从流域管理者角度,结合区域及行业用户需求、区域影响因子和行业影响因子,提出基于破产理论的初始水权优化分配框架,得到初始优化方案,进而依据奖惩规则制定监管机制,形成两阶段优化分配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并对机制实施与效果调研,结果表明,这一模型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分配效率,还可以有效约束超额用水户行为,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效果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支撑水资源初始水权的合理分配与有效监管。研究成果有利于流域管理者合理分配及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892.
针对无取向电工钢经蒸汽发蓝处理后,其铬酸镁涂层中出现六价铬含量超标的问题,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气氛热处理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气氛下发蓝工艺对无取向电工钢涂层中六价铬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2气氛及还原性气氛条件下,随着发蓝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涂层中六价铬的含量均会降低,但在较低的发蓝温度下,涂层六价铬的含量下降不明显;要彻底解决六价铬含量超标的问题,必须确保涂层烘烤固化后,材料的六价铬含量达标。  相似文献   
893.
采用包络法推导了摆线轮齿廓方程并进行了齿面接触分析,获得了齿面接触参数;提出侧隙几何学分析的精确算法,解决了传统侧隙算法只能针对等移距修形的缺陷;采用逐齿消隙法求解变形协调方程,避免了常规啮合分析的误差与不确定性,提高了承载接触分析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给出了齿面接触分析到承载接触分析的完整计算流程,获得了任意转角位置、不同修形方式的精确载荷参数。  相似文献   
894.
高相对湿度和极端温度具有并发性和持续性,危及人类健康。本文以嘉陵江流域为例,首先基于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计算体感温度,进一步计算热浪指数和寒潮指数,评估流域热浪、寒潮事件的时空分布及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960—2020年期间,嘉陵江流域热浪事件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寒潮事件呈现减少趋势。体感热浪指数约为热浪指数的2~3倍,体感寒潮指数大于相应的寒潮指数,说明该流域高相对湿度能放大热浪与寒潮事件的严重程度,且对热浪的放大效应大于寒潮。通过对回归期(发生概率)的分析,传统的基于最高(低)温度的单变量风险评估方法忽略了相对湿度的影响,会大大低估极端温度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95.
针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现状,基于泰森多边形法和河网密度法分别模拟流域降雨和构建子集水区,采用SCS模型和局部等体积法模拟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淹没水深和范围,并以市为单位进行淹没风险的具体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产流的高值中心集中在水体和城市用地区域,受淹区主要集中在江汉、两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低洼区域;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长,遭遇积水的淹没范围越广,陆域的洪涝程度加剧。降雨量与淹没面积近似呈线性关系,当降雨量<80 mm/d,降雨量每增加1 mm,流域的淹没范围增加947 km2;当降雨量>80 mm/d时,淹没范围增加644 km2。在以市为单位的具体分析中,武汉市、南京市、南昌市以及孝感市的淹没范围和风险均较高,因而需重点关注与防御。  相似文献   
896.
首先,将三乙烯四胺(TETA)和氧化石墨烯(GO)球磨,得到TETA改性GO分散液TGO;然后向其中依次滴加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PEG)、甲氧基聚氧乙烯-2,3-环氧丙烷(MEH)和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氧化石墨烯-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TGO-WPEA);采用上述工艺,不添加GO的条件下制得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WPEA)。将WPEA和TGO-WPEA分别与环氧树脂乳液(Epikote-6520)复合制得水性环氧树脂(EP)和氧化石墨烯改性水性环氧树脂(TGO-EP)防腐涂料。通过FTIR、XPS和XRD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电化学测试和盐雾实验对TGO-EP的防腐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WPEA)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到GO表面,改善了GO在EP中的分散稳定性和接枝率,提高了TGO-EP复合涂料对腐蚀介质的屏蔽性能。与纯EP涂层相比,TGO-EP涂层腐蚀电位从–0.267 V提高到–0.125 V,腐蚀电流密度从5.44×10–8 A/cm2  相似文献   
897.
如何在保证磁性能的前提下获得高强度是驱动电机用高性能无取向电工钢研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Cu的析出强化是一种理想的手段,但是目前Cu对无取向电工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尚不系统深入。设计并制备了含Cu高强高效无取向电工钢,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万能电子拉伸试验机等系统地研究了Cu对新型高强度高效率无取向电工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实验钢热轧板、常化板和退火板样品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增加,而伸长率整体上呈逐渐下降趋势。Cu在样品中主要以纳米尺寸富Cu析出相的形式析出,一方面阻碍位错运动,发挥沉淀强化的作用;同时对磁性能的不利影响较小。Cu含量越高,富Cu析出相数量越多,强化效果越显著。适量的Cu(质量分数为1.24%)不仅使实验钢强度明显提升而且还可保持一定的塑性。  相似文献   
898.
李伟  王永强  李继伟 《轴承》2023,(4):26-31
通过微观及形貌检测,确定某型牵引电机轴承失效原因为电蚀导致轴承零件表面损伤并在次表层形成白色电蚀裂纹,同时润滑脂硬化造成润滑不良,加速了轴承损伤。提出增加绝缘涂层厚度来提升轴承绝缘性能的改进措施,并通过建立轴承、油膜等效电路模型得到电容、电阻参数值。经过电路仿真分析和评估,确定轴承绝缘性能优化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899.
目的:解决由于目前在食品包装领域采用人工抽检方式导致的真空封口质检难以长时间连续作业,易发生漏检、错检,检测准确率稳定性不可靠等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透明包装袋真空封口纹理检测方法代替人工检测。利用ROI区域提取、仿射变换和局部二值化模式等算法进行图像预处理,凸显出纹理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分析“良好”和“缺陷”封口纹理图像特征设置灰度共生矩阵参数,将纹理特征的均匀性与共生灰度矩阵特征量相关联。最后,以灰度共生矩阵特征量作为SVM分类器的输入量,通过计算对封口缺陷进行识别与分类。结果:该在线检测方法对透明包装袋真空封口的缺陷检测结果与人工质量结果对比同一性高达97.5%。结论:该方法具备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和较好的实用性,可满足在线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900.
邢军  朱国辉  丁汉林  蒲春雷  王永强  刘淑兰 《钢铁》2023,(3):144-150+166
针对厚重热轧H型钢压缩比受限而难以通过“应变诱发相变”机制细化组织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利用超细奥氏体晶界促进相变而实现组织细化的新技术。理论分析表明,由于厚重热轧H型钢的压缩比不足以达到“应变诱发相变”所要求的应变积累,如何利用粗轧过程中稳定的第二相粒子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并调控精轧过程中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发生的临界应变,是厚重热轧H型钢微合金化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试验结果表明,采用Ti/N微合金化设计可有效抑制加热和粗轧过程中奥氏体晶粒长大,进而达到调控精轧过程奥氏体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促进有限应变量下的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而实现组织细化的目的。同时,Ti/N微合金化设计为NbC粒子依附TiN粒子的形核析出提供条件,形成了更为细小和弥散分布的第二相粒子,有利于抑制道次间奥氏体的静态再结晶并有效提升热轧厚重H型钢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