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颗粒灰主要用于炼钢时造渣和脱硫,也用于作为焙烧人造富矿———烧结矿及球团矿的熔剂。测定其组分多采用滴定法,方法不但分析时间长,滴定终点不好掌握,且工作效率低,消耗费用高。采用先烧损再压片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1-2],分析时间长,不能满足生产的急需。本文运用熔融法制样,然后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既消除了矿物效应、粒度效应,也克服了基体效应。另外因颗粒灰中烧失量较大,在熔融成片前定量加入了Co2O3,并将分析元素的测量强度与Co的强度比同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了理想的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本方法分析速度快,满足了生产…  相似文献   
22.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熔融玻璃片法分析了颗粒灰中的SiO2,CaO及MgO。在制样时定量加入Co2O3作为分析元素的内标,克服了颗粒灰因工艺和烧失量大小不一等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分析数据准确性,缩短了分析时间,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在论述分析国内钢铁渣产生、堆存及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现有钢铁渣综合利用途径,提出了未来钢铁渣综合利用发展方向,并对其研究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4.
Ray  Boyle  韦菁 《钢铁译文集》2006,(1):13-16
在连铸机的整个使用期内,生产需求变化多端。稳定地生产较高质量的产品需要连铸机具备更高的灵活性。二冷系统是连铸机上的关键部分,它的改进有助于提高板坯的质量和产量以及连铸机的灵活性。连铸机二冷监查是确定现有冷却系统如何对产品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的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小到喷嘴能力的提高,大到二冷系统的重新设计,都属于监查的范围。  相似文献   
25.
受"菲特"台风影响,白溪水库流域形成"131007"号台风暴雨洪水.该文从洪水水雨情特征、 洪水预报、 洪水调度等方面对本次洪水进行分析,总结水库洪水调度经验,提高防洪调度科学性.  相似文献   
26.
文章通过对南京1912二期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地域环境背景下的商业空间设计。地域环境的整合和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与利用,赋予了商业活动以文化内涵;商业活动的大众性和广泛参与性则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27.
结晶器保护渣对连铸工艺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晶器渣(即熔渣)的主要功能是为生长中的坯壳与结晶器之间提供充分的润滑并控制热传递。充分的润滑要求结晶器保护渣的熔化不受干扰,且结晶器渣能够均匀渗透。在荷兰艾默伊登(Umuiden)钢铁公司的浇铸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以5~6m/min的高速浇铸薄板坯时,这些要求显得更为重要。Corus RD& T公司用X射线衍射以及Rietveld全定量分析法描述结晶器保护渣的特征。此外,还采用高温X射线衍射现场研究了结晶器保护渣的熔化情况以获得关键的熔化关系方面的知识。利用扩展显微技术对薄板坯连铸机结晶器中的渣圈进行分析以了解渣圈的形成与生长机理。最后又描述了浇铸后所得渣膜的特征。经研究分析,我们不仅对结晶器保护渣的熔化过程,而且对渣圈的形成及生长机理都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从而可以确定更高铸速下对结晶器保护渣成分与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
利用CFX数值计算软件建立的数值耦合模型对马钢RH KTB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包括钢包、真空室、上升管、下降管的RH全系统的流场状态及其在精炼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在RH吹氩气液两相区的处理上,应用了非均相多相流模型。模拟结果表明RH真空室内流场中存在小环流现象。  相似文献   
29.
在论述分析国内尾矿产生及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现有尾矿综合利用途径及发展趋势,根据尾矿充填技术应用情况,给出了尾矿充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从钢铁生产全过程控制、提高污染物排放限值、新增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现有企业执行新建企业排放限值等方面阐述了钢铁行业新标准要求,并对钢铁企业执行钢铁行业新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