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2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40篇
轻工业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城市消防预警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分析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构成特征。阐述了以消防巡查射频打卡数据和温度数据为挖掘重点的数据预警逻辑架构。采用多项式和对数深度迭代回归模糊算法,将输出值导入到预警结果整理模块后,通过模糊矩阵法生成模糊预警的方法,设计不同时间值域的本地双列数据。同时,约束当前时间点,并使用外部全城其他节点数据形成的参照矩阵,构建仿真设计方案。通过真实数据的仿真测试验证,该系统在不同消防预警级别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满足要求。与可查参考文献中其他机器学习算法对比发现,该系统的火情预警系统最优值相比更优。该系统拥有可置信的统计学优势。  相似文献   
52.
燃烧福建无烟煤的CFB锅炉炉内脱硝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燃烧福建无烟煤CFB锅炉炉内燃烧NO脱除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工业实际试验数据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显示,NO的排放质量浓度随二次风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随炉膛烟气流速的增加而升高,随焦炭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升高,随着钙硫物质的量之比增加而升高,而且在钙硫物质的量之比较大时更加显著;分级燃烧时NO排放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未分级燃烧时NO的排放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53.
循环流化床颗粒团更新传热模型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亚欣  骆仲泱  岑可法 《动力工程》2001,21(5):1426-1429,1416
对颗粒团更新传热模型进行了修正,引入新的床内流动特性的研究结果。改进了颗粒团覆盖壁面的百分比和颗粒团-壁面之间的气膜厚度的表达式,使之与床的宏观运行参数以及床体,床料的参数相联系,从而避免了前人模型中凭经验来确定一个比例系数的缺陷,对于弥散相和壁面间的辐射传热,考虑到了它们的直接辐射和弥散相辐射到颗粒团,再经颗粒团反射到壁面的传递过程,模型计算结果和有关实验数据的对比吻合较好,图4表1参10  相似文献   
54.
方形旋风分离器内部两相流场的PDA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应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A)对方形下排气分离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几种工况条件下的流场矢量分布。研究发现分离器方腔内的流场偏离其几何中心,并呈中间为强旋流动和边壁附近为弱旋的准自由涡区的特点,且在边角处存在局部小旋涡。不等温流场比等温流场要均匀一些,但旋流强度减弱,分离效率降低。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分离器的分离机理和结构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方形旋风分器内部两相流场的PDA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维颗料动态分析仪(3D-PDA)对方形下排气分离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几种工况条件下的流场矢量分布。研究发现分离器方腔内的流场偏离其几何中心,并呈中间为强旋流动和边壁附近为弱旋的准自由涡区的特点,且在边角处在局部小旋涡。不等温流场比等温流场要均匀一些,但旋流强度减弱,分离效率降低。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分离器的分离机理和结构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聚光型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CPV/T)在传统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聚光系统和光热系统,在通过聚光系统提高光伏效率的同时将系统中多余的热量加以利用,以达到太阳能最大化利用的目的。本文介绍了CPV/T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能效影响因素,以直接影响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的聚光器技术、光伏电池技术和光伏冷却技术作为分析对象,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比较了不同类型聚光器、光伏电池以及冷却方式的优劣,列举了常见的光伏余热利用方式。分析认为:CPV/T系统虽然具有更高的太阳能利用率,但应加大对系统尤其是聚光器经济性的分析;考虑在系统中应用叠层光伏电池缓解聚光器带来的系统体积过大问题;新电池开发过程中应更注意光伏电池的温度系数以减少冷却系统的压力,冷却技术在强化散热的同时也应注意热量的收集方法及其与利用途径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7.
纤维复合材料是由玻璃纤维或其他纤维材料,与基体材料经过缠绕、模压或拉挤等工艺制备的一种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抗震性能和拉伸强度.由于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可靠、价格低廉的优点,其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取代了一些传统的施工材料,成为未来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该文对纤维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纤维复合材料在土...  相似文献   
58.
等截面钉肋的熵产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热力学熵产的角度出发,以熵产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肋片的熵产分析理论模型,并对在强迫对流条件下的熵产最小时的圆柱形钉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以市政污泥为原料热解制备污泥炭,开展了污泥炭催化还原NO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400℃、600℃和800℃)和污泥初始含水率(0、66%和80%,质量分数)条件下热解制备的污泥炭的脱硝性能。研究表明,污泥炭中包含大量铁元素(41.1mg/g),提高热解温度可促进污泥炭中亚铁化合物(Fe2P和FeS)的生成,使铁元素具备催化还原NO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污泥炭的脱硝效率。提高污泥热解初始含水率可显著提高污泥炭比表面积,污泥炭对NO的低温还原能力也随初始含水率提升而显著提高。通过对污泥炭的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污泥炭中亚铁化合物的生成是影响NO转化的关键影响因素,而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类型对污泥炭脱硝反应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0.
针对我国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对目前可行的电源系统的技术特性做了分析比较。太阳光伏电池技术成熟,有应用经验,但其效率低,面积大,寿命不够理想,后期运行费用很高。太阳能热动力系统利用相变材料蓄热来满足阴影期循环的连续发电要求,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寿命长、质量轻、可靠性好等优点,长期运行的费用低,是一种先进的太阳能电源方案,其中闭式Baryton循环系统总效率可达到17%,在技术上比Stirling循环成熟,是最有可能近期实现的电源。闭式Brayton循环可以作为空间站太阳能电源系统的首选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