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激光拉曼光谱应用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是实施变压器状态检修的重要手段之一。激光拉曼光谱技术能直接使用单一频率的激光对混合气体进行非接触式的测量,符合在线监测的要求。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进行分析,能克服传统在线监测方法的诸多不足。对激光拉曼光谱在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变压器油中7种主要故障特征气体(H2、CH4、C2H6、C2H4、C2H2、CO、CO2)的拉曼特征频谱,并阐述了基于特征频谱和最小二乘法对7种特征气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共聚焦拉曼技术和镀银石英玻璃管制成的气体样品池,构建了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试验平台。结合平台研究了7种故障特征气体的拉曼光谱检测特性,并与实验室气相色谱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激光拉曼光谱能有效地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进行定量分析,为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拉曼光谱在线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石油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战略指导思想,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才能确立21世纪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3.
油田作业废水光催化氧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油田作业废水中添加剂种类繁多,处理难度较大,主要采用化学法、生化法、固化法进行处理,但存在处理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以改性膨润土负载TiO2-Ag2O复合催化剂处理川中矿区角53井钻井废水和南阳油田探23井压裂废水,详细探讨了溶液pH值、TiO2加量、充气量和光照时间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3,TiO2加量为0.4%(ω),充气量为15L/min,光照时间为3h的最佳条件下,钻井废水和压裂废水的COD去除率分别为70.3%和57.0%。此催化剂性能稳定,无二次污染,经高温活化后,可反复多次使用,能有效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压裂返排液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裂返排液的主要成分是羟丙基胍胶及其它的有机添加剂.具有CODcr严重超标的污染特征。本文详细研究了混凝-Fe/C微电解-活性碳吸附法对压裂返排液的预处理。混凝-Fe/C微电解-活性碳吸附法不仅工艺简单,成本低,对CODcr的去除率达47.9%,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压裂返排液的可生化性,为针对降低CODcr的生物处理法处理废水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5.
张先福  吴树宽  赵立志  许皓 《黄金》2023,(12):71-76+81
哈图稀土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位于昆中断裂以北,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东昆仑造山带的昆北复合岩浆弧带上,区域内构造-岩浆岩极为发育。哈图稀土矿区内的中志留世侵入岩体与已发现的稀土矿化关系极为密切,是矿体最主要的赋矿岩体,岩体编号分别为Ⅰ号、Ⅱ号和Ⅲ号,岩性均为碱性正长岩。Ⅰ号岩体内圈定出M1-1、M1-2 2条矿体,M1-3、M1-4 2条矿化体;Ⅱ号岩体内圈定出M2-1矿体,M2-2、M2-3 2条矿化体。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碱性正长岩中,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碱性正长岩有关的稀土矿床,由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的古老地壳物质混合并经历高程度演化和岩浆自交代作用形成,稀土元素偏向于在最晚阶段的碱性正长岩中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