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49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34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应用波长为514.5nm的Ar^+离子激光和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对Cr:KNSBN光折变晶体的非简并四波混频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相位共轭光的时间变化过程,相位共轭反射率随信号光与前向泵浦光夹角的关系,相位共轭反射率与泵一泵比的关系及相位共轭反射率与信,泵比的关系.实验发现,当信号光与前向泵浦光的夹角为21^。泵-泵比为0.36时可获得最大的相位共轭反射率30%.利用相应的光折变理论对相位共轭反射率与泵-泵比、相位共轭反射率与信.泵比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拟合,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有较好的吻合.该项研究为Cr:KNSBN晶体在图像变换、彩色相位共轭和波前整形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2.
袁祥群  霍裕昆  王平晓  孔青  邵磊  冯量 《核技术》2001,24(4):327-332
通过对电子在线偏振脉冲激光场的非弹性散射过程的3D计算模拟,研究了电子在强激光场中非弹性散射及加速效应与激光偏振方向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激光场强Q0<10时,电子的最大出射能量几乎与激光的偏振方向无关,这与传统的有质动力势模型一致;在Q0=10时,电子的最大出射能量开始敏感于激光的偏振方向;当Q0>10时,电子的出射能量非常敏感于激光的偏振方向,这与传统的有质动力势模型相违。实验结果对于研究激光对电子的加速效应和未来激光加速器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在溶胶-凝胶法原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过程中硅烷偶联剂与纳米二氧化硅间的作用机理,硅烷偶联剂量的变化对机理的影响以及对在环氧树脂清漆中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是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物理吸附水和硅羟基被硅烷偶联剂的有机部分所代替,生成分散均匀的纳米复合材料。当硅烷偶联剂的用量适当时该复合材料在环氧树脂清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表现出纳米材料特有的既增强又增韧特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重质碳酸钙苯乙烯机械力化学接枝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重质碳酸钙苯乙烯机械力化学接枝改性的工艺及影响因素,并对其结果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说明这一工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5.
将新型套管式微反应器应用于苯酚溶液的臭氧氧化处理体系,考察了套管式微反应器微孔孔径、内外管环隙、苯酚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值和气液比等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去除率随着套管微孔孔径、内外管环隙和苯酚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气液比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苯酚去除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的苯酚溶液在pH为11,气液比为13,套管内管孔径为10μm,内外管环隙为250μm,温度为25℃的条件下,苯酚去除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66.
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作为大城市功能外溢的重要承接地,将逐步实现从小城镇向都市区功能组团的转变。在进行此类小城镇的旧城更新规划时,需更加突出人居环境的宜居性,重视过分依赖大都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本文以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为例,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旧城更新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对策,以期对龙湖镇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提供有效指导,并对类似小城镇的旧城更新提供规划方法和内容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7.
68.
陆秉源  乔培军  邵磊 《质谱学报》2011,32(3):146-150
在众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实验室里,均可发现该类仪器在45 U谱线上存在着偏高、极不稳定的背景信号。本工作在识别此类干扰的实验基础上,提出背景干扰的两种形成机理。一种是样品基体元素(如C,Ca,Al等)在45 U位置上形成的多原子离子干扰,一般表现为进样系统中的记忆效应;另一种是离子透镜被含碳的气溶胶污染,上面积累的碳可以与离子束中的氧氢离子反应形成干扰离子(12C16O21H+)。二者的主要差异是后者信号在进样冲洗状态下衰减缓慢,而且进样系统的清洗对它无效。这二者常常同时出现,造成了该质量数处的高背景信号和严重的不稳定现象。   本实验采用动能歧视效应来抑制多原子干扰离子,极大地改善了45Sc的信背比,检出限可小于1.2 ng/L,背景等效浓度(BEC)值小于16 ng/L,同时改善了分析数据的重现性。国家沉积物和岩石标准物质(SRM)的Sc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同一份样品溶液浓度重复测定3次的内精密度小于1.5%(RSD),平行样品(n=4)的外部精度回归到正常水平(在2.3%~5.23%之间),分析结果在国家标准物质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69.
新生代南海南部发育多个大型沉积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Crocker扇是南海南部盆地中规模最大的沉积扇体,对其物质组成、物源演变和沉积充填过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扇体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基于野外露头观察、重矿物组合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综合示踪技术,对婆罗洲地区Crocker扇的沉积物组成及其潜在物源区开展了系统的"源-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晚始新世Crocker扇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Rajang群之上,底部为少量底砾岩,其为岩浆岛弧近源剥蚀、搬运和沉积的产物,物源区为古南海向南俯冲形成的局部隆起。晚始新世—早中新世,Crocker扇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表现宽广多峰的特征,可识别出明显的印支期主峰和燕山期、海西期—加里东期、晋宁期、古元古代等多个年龄次峰及少量太古代年龄低峰,扇主体沉积物源主要来自马来半岛地区。婆罗洲地区西侧的曾母盆地广泛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浅海三角洲相沉积,婆罗洲地区东侧的文莱—沙巴盆地发育深水浊积扇,砂体规模大,沉积物粒度适中,具备形成优质储集体的物质基础,是南海南部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0.
现代西方城市住宅是伴随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问题的社会性决定了其解决途径需要国家的干预和扶植。居住标准是国家干预住宅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属住面积标准方面分析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