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表面织构技术是一种加工方便且不破坏材料本质的表面改性方法,在材料表面加工出具有一定形状和规则的微观结构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摩擦性能。但不同工况条件下影响摩擦性能的可变因素太多,以至于无法得到各设计参数的最优通用方案。从提出附加流体动压效应到表面织构形貌、尺寸、深度、面积占有率、坑底形状、取向和分布形式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表面织构减摩作用的研究发展历程。概述了凹陷织构中连续织构和离散织构的表面形貌对材料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并在离散织构中重点分析了三角形、矩形、菱形、六边形、椭圆形、圆柱形、球形、水滴形、圆环形、雪花形和葫芦形等织构形貌对材料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论述了各几何参数中织构直径和面积占有率对摩擦因数的影响比织构深度大;阐述了不同分布形式的表面织构对摩擦特性的影响;在干摩擦、边界润滑、流体润滑和混合润滑等4种状态下,总结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表面织构的减摩机理,并对表面织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表面织构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纤维素纳米晶体(CNCs)具有较好的制备性能,结晶度高、机械刚度大、强度高。然而,CNCs的高分散性限制了其可纺丝性。研究表明,对纳米纤维素氧化改性可以提高和优化材料的整体性能。选择氧化的纳米纤维素获得带有羧基的区域氧化CNCs(RO-CNC),利用多硫化钠(Na2Sx)对CNCs末端区域进行氧化改性,制备了末端氧化纳米纤维素。对CNCs的形态进行表征,使用激光扫描制备的纤维素凝胶经诱导固化形成3D打印新材料。  相似文献   
93.
表面织构技术是在材料表面制备出具有一定排列规则的几何阵列的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材料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现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众多工程领域。为了研究表面微织构对于材料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应用ANSYS Fluent软件分别对相同区域内流经光滑表面及V形、三角形、矩形、圆形微织构表面的油膜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对比了不同形貌的微织构对于油膜内部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织构的存在能够使油膜内部压力产生明显变化,油膜内部有回流产生,使摩擦副表面产生了流体动压效应。油膜内部产生了正压区与负压区,当油膜内部压力低于其自身的饱和蒸气压时,会有空化效应产生。为在材料表面应用微织构提升摩擦学性能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
采用激光-CMT复合焊接工艺(CMT,冷金属过渡)对2 mm厚400 MPa级Al-Mg-Si-Cu合金进行焊接,研究了激光功率对焊接接头宏观形貌及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激光功率达到3.6 kW时可获得全熔透焊接接头,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熔宽不断增加而焊缝余高有所降低。熔宽增加和余高降低使得焊缝稀释率增加,焊缝中硅元素含量降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焊缝中烧损的镁元素增加,镁元素含量亦有所降低。焊缝中镁和硅元素含量的降低导致固溶强化效果减弱。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全熔透焊缝的硬度逐渐降低。密集气孔的存在进一步恶化了焊缝性能,导致拉伸过程中焊缝处的断裂。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亦呈不断降低的趋势,在激光功率为3.6 kW时,焊接接头的平均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基材的65%(85 HV)和64%(271 MPa)。  相似文献   
95.
祁忻  李昊  陈文刚  张伟  高朋  王远 《功能材料》2023,(3):3071-3078
4D打印技术是一种可变特性快速成型技术,主要以3D打印为基础,使用智能材料对所需物体进行增材制造,成型固件可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就其形状、结构或功能发生时间维度上的改变。该技术被提出以来,便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对4D打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技术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发挥着显著优势。首先对4D打印中的形状记忆智能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次阐述了基于形状记忆智能材料的4D打印技术在医疗,仿生,军事以及生活产品制造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展望了4D打印形状记忆智能材料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在应用及挑战。  相似文献   
96.
表面织构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减摩抗磨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改善活塞-缸套系统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中,但活塞-缸套系统表面织构的摩擦机理研究以及织构设计体系仍不够完善。因此,为了更好地拓宽表面织构技术在此领域的广泛应用,系统地总结了表面织构的研究目的和发展现状,从表面织构的摩擦机理及其产生原因展开讨论,之后从表面织构形貌和方向(凹坑织构、沟槽织构)、织构几何参数(深度、直径、纵横比、面密度和角度)、分布位置(活塞环、缸套)、分布形式(全织构分布、部分织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类综述,阐述了目前研究较少的复合织构和复合改性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最后结合现有研究和未来需求,对表面织构应用于活塞-缸套系统摩擦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