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5篇
  免费   1275篇
  国内免费   719篇
电工技术   105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864篇
化学工业   1406篇
金属工艺   558篇
机械仪表   575篇
建筑科学   844篇
矿业工程   320篇
能源动力   303篇
轻工业   1072篇
水利工程   327篇
石油天然气   540篇
武器工业   188篇
无线电   14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83篇
冶金工业   314篇
原子能技术   176篇
自动化技术   1554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483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541篇
  2014年   696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948篇
  2011年   918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725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Fan  Hui-li  Ran  Fen  Zhang  Xuan-xuan  Song  Hai-ming  Niu  Xiao-qin  Kong  Ling-bin  Kang  Long 《纳微快报(英文)》2015,7(1):59-67
Nano-Micro Letters - This article reporte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a novel hollow carbon microspheres/manganese dioxide nanosheets (micro-HC/nano-MnO2) composite prepared by an in situ...  相似文献   
992.
微杠杆在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基于DDSOG(Deep Dry Silicon on Glass)工艺的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样机入手,阐述了加速度计中微杠杆结构对惯性力的放大作用,证明了标度因数与系统放大倍数n为正比关系,并以加速度计样机中的单级微杠杆为例,建立了加速度计的理论模型.推导了微杠杆的放大倍数A和轴向刚度K的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导出了加...  相似文献   
993.
等温密封环摩擦状态演变预测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浮动密封环的工作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载荷分配概念的密封摩擦状态演变预测模型。设定载荷分配系数,对粗糙表面微凸体接触和流体润滑接触两个部分摩擦力进行建模计算,根据微凸体承载力和总承载力等参数信息获得总摩擦因数值。模拟计算获得反映密封接触特性的摩擦因数与转速、压力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关系曲线,仿真曲线历经完整的摩擦与润滑区,能够对不同摩擦状态下的接触特性进行预测。利用密封系统试验台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具有共同特征,说明密封摩擦预测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密封摩擦副的接触规律及其变化情况,是预测密封摩擦状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缩短软件测试周期,测试用例的生成是关键.基于蒙特卡罗方法,提出了一种测试用例优化技术,该理论采用适应度比例的概率方法进行优化.通过例子证明,该方法在产生均匀、优化的测试用例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5.
在电力谐波补偿的过程中,对谐波的补偿精度和实时性都有较高要求,针对单片机芯片和单一DSP芯片对数据处理能力薄弱的缺陷,提出了双DSP+MCU的控制策略,设计了以高性能DSP TMS320F28335和DSP TMS320C6713双DSP为核心的谐波补偿系统.该系统在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的前提下,提高了谐波补偿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电缆被偷盗的严重情况,设计了一套基于无线网络的电缆防盗报警系统。根据巴特沃斯快速设计方法,进行高通滤波器参数计算及仿真分析,使用对脉冲计数方式,完成了监控电路软硬件设计,与上位机相连运行模块测试软件,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设计。该报警系统可以监测管理区域内电缆线路的运行情况,当电缆出现断路时,系统将及时把被盗窃电缆的信息传给监控中心,同时通过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无线网络把该信息以短信息形式转发到管理人员的手机。  相似文献   
997.
党正军 《机械管理开发》2011,(4):153-154,157
从世界富翁排行榜到中国富翁排行榜,那些跻身排行榜中的富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资产大部分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司上市是不少企业家的梦想和目标,但是,任何事都是利弊共存,只有充分认识它,才能正确把握权衡,引领企业健康发展。文中分析了股份制企业上市的利与弊,可供准备上市企业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98.
Three different C/C composites with rough laminar (RL) pyrocarbon, RL pyrocarbon with added resin-derived carbon, and pure resin-derived carbon have been evaluated and tested for friction performance. A laboratory dynamometer was used to simulate different braking speeds utilizing a single stator and rotor pair. The morpholog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raw materials, wear surfaces, and wear debris at different braking levels were observed by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three C/C composites display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with increasing braking speed. They increased to a maximum value at medium braking speed and thereafter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raking speed, and their mean values under the same braking conditions were similar. The C/C composite with pure resin-derived carbon showed the highest loss due to wear under all conditions, while the C/C composite with the RL pyrocarbon showed the lowest loss. Resin-derived carbon in C/C composites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ut the wear rate increases greatly with increasing resin-derived carbon content. Wear debris is composed of flocculent particles with polycrystalline structure, along with the matrix carbon, which is worn off directly from the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999.
铜渣中铁组分的直接还原与磁选回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褐煤为还原剂,采用直接还原-磁选方法对含铁39.96%(质量分数)的水淬铜渣进行回收铁的研究.在原料分析和机理探讨基础上,提出影响铜渣中铁回收效果的主要工艺参数,并进行试验确定.结果表明:在铜渣、褐煤和CaO质量比为100:30:10,还原温度为1 250℃,焙烧时间为50 min,再磨细至85%的焙烧产物粒径小于43μm的最佳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为92.05%、回收率为81.01%的直接还原铁粉;经直接还原后,铜渣中的铁橄榄石及磁铁矿已转变成金属铁,所得金属铁颗粒的粒度多数在30 μm以上,且与渣相呈现物理镶嵌关系,易于通过磨矿实现金属铁的单体解离,从而用磁选方法回收其中的金属铁.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