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1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二维节点控制的馈线保护原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实现复杂配电网的区域性故障快速识别及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拓扑关系的面向配电网控制节点的馈线保护原理,即:在配电网网架结构和通信通道可靠、采用大量高性能断路器的条件下,可利用馈线的快速通信实现馈线终端的特殊保护功能,分层分布地独立实现配电网的故障定位与隔离,同时实现保护终端的自组织、自管理。文中定义了配电网通用控制节点、控制组、控制域的概念,提出了控制节点间的通信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从实现复杂配电网的区域性故障快速识别及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拓扑关系的面向配电网控制节点的馈线保护原理,即:在配电网网架结构和通信通道可靠、采用大量高性能断路器的条件下,可利用馈线的快速通信实现馈线终端的特殊保护功能,分层分布地独立实现配电网的故障定位与隔离,同时实现保护终端的自组织、自管理。文中定义了配电网通用控制节点、控制组、控制域的概念,提出了控制节点间的通信方案。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压输电线故障信号的特点和小波分析的多尺度分辨分析能力,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高压输电线故障信号压缩方法。为了便于讨论压缩比RC,赋范均方误差FC与压缩级数J的关系,本文绘出了RFJ曲线,并据此比较了几种小波基对高压输电线故障信号压缩的影响,说明bior3小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小波基。  相似文献   
14.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一种基于主站端软件集中进行故障处理的设计方案 ,是通过现场的功能试验装置FTU将检测的故障信息上传给主站 ,主站通过接收到的故障指示信息和配电网的实时拓扑信息 ,在配网模型的基础上按照故障识别算法确定故障区域 ,下达操作指令给相关的FTU跳闸以隔离故障。然后 ,主站通过供电恢复决策计算 ,确定恢复方案 ,对非故障停电区域恢复供电 ,完成负荷转供。  相似文献   
15.
重点介绍了面向电力市场基于SmartPro和OPC技术的新一代变电站自动控制系统,并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对Smart-Pro体系结构、软硬件平台及系统安全性进行了设计分析。采用SmartPro技术可使整个变电站自动控制系统完全基于现场总线技术,并可为变电站设备提供预知性维护信息。SmartPro系统基于Internet技术,可进行远程设备维护和专家会诊。SmartPro还支持OPC功能,具有很好的开放性,易于实现电力企业管理控制一体化和集成设备管理系统(DMS),避免出现自动化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新版ASME B31G-2009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标准先进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油气管道腐蚀现象日趋严重,对腐蚀管道进行剩余强度评价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预防管道泄漏事故的发生。1984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颁布的ASME B31G-1984标准是研究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面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评价标准之一,之后又推出了ASME B31G-1991修改版及改进的RSTRENG方法。为此,重点介绍了最新版ASME B31G-2009标准的分级评价方法以及较之前两版ASME B31G的先进性。根据收集到的67组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数据,分别利用新旧ASME B31G标准和RSTRENG方法计算得出预测失效压力,并与实际爆破压力进行了比较。通过实例验证和对比分析可知:新版ASME B31G-2009采用4个等级进行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评价,更便于评价人员根据现场操作难易程度、资料详细程度以及评价精度等要求选择不同的评价等级进行操作;其保守性明显降低,预测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与RSTRENG相比,它仍存在一定的保守性。另外,新版ASME B31G-2009仍不适于评价大口径、高强度的管道,在评价范围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叙述辽阳地区电网高度自动化主站原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主站选型、设计、功能规范 等技术问题,并介绍了当前辽阳RD-800 SCADA/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冯庆东 《智能电网》2013,1(1):17-23
文章对国内外智能电网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并分析了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智能电网研究与实践进展情况,并从关键技术、技术标准、建设重点、示范项目等方面介绍分析了智能电网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对未来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基于Agent的智能电网集成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电网集成优化控制技术是实现各环节协调运行的关键,智能代理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在介绍国内外智能代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Agent的智能电网集成优化控制技术总体架构,基于Agent的动态分解与协调技术,并以微电网为例,对微电网中基于Agent的即插即用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并对基于Agent智能电网集成优化技术做了展望,指出智能代理和多代理系统通过快速进行信息处理,将使智能电网的集成优化实时控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重点介绍了面向电力市场基于OPC技术的新一代变电站自动控制系统,并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对新一代变电站自动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软硬件平台及系统安全性进行了设计分析。采用OPC技术可使整个变电站自动控制系统完全基于现场总线技术,并可为变电站设备提供预知性维护信息。OPC系统基于Internet技术,可进行远程设备维护和专家会诊。OPC系统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易于实现电力企业管理控制一体化和集成设备管理系统,避免出现自动化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